“莫嫌菱蔓繞船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嫌菱蔓繞船頭”全詩
粗免塵泥污車腳,莫嫌菱蔓繞船頭。
謀夫欲就桑田變,客意終便畫舫游。
愁思錦江千萬里,漁蓑空向夢中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其七梁山泊》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其七梁山泊》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近通沂泗麻鹽熟,
遠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塵泥污車腳,
莫嫌菱蔓繞船頭。
謀夫欲就桑田變,
客意終便畫舫游。
愁思錦江千萬里,
漁蓑空向夢中求。
詩意:
這首詩以梁山泊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慨和思考。詩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旅途的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人生變遷和命運的思考。
賞析:
首先,詩中描繪了兩個不同地域的景象。作者通過描述家鄉和旅途中的不同風物,展現了他對家鄉和旅途的感情。家鄉的景象給人以親切感,而旅途的景象則帶來了新奇的體驗。
其次,詩中也表現了作者對人世變遷的思考。作者談到"謀夫欲就桑田變",表達了對社會變遷和個人奮斗的渴望。這句話意味著人們希望能夠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動接受。
最后,詩詞中透露出一種愁思和追求的情感。作者用"愁思錦江千萬里,漁蓑空向夢中求"來表達對遠方的思念和對理想的追求。錦江是作者所在地的代表,而漁蓑則代表著詩人的身份和追求。作者在遠離家鄉的旅途中,思念家鄉,并尋求自己的理想和歸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家鄉和旅途的感情,同時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思考,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追求的思考。詩詞中融入了對家鄉的思念、對社會變遷的渴望和對理想的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莫嫌菱蔓繞船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ǐ gōng zé fù lì xià dào zhōng zá yǒng shí èr shǒu qí qī liáng shān pō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其七梁山泊
jìn tōng yí sì má yán shú, yuǎn kòng jiāng huái jīng dào qiū.
近通沂泗麻鹽熟,遠控江淮粳稻秋。
cū miǎn chén ní wū chē jiǎo, mò xián líng màn rào chuán tóu.
粗免塵泥污車腳,莫嫌菱蔓繞船頭。
móu fū yù jiù sāng tián biàn, kè yì zhōng biàn huà fǎng yóu.
謀夫欲就桑田變,客意終便畫舫游。
chóu sī jǐn jiāng qiān wàn lǐ, yú suō kōng xiàng mèng zhōng qiú.
愁思錦江千萬里,漁蓑空向夢中求。
“莫嫌菱蔓繞船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