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燈下不勝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寥燈下不勝愁”全詩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盡火星流。
清風刻漏傳三殿,甲第歌鐘樂五侯。
楚客病來鄉思苦,寂寥燈下不勝愁。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陳羽詩)》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陳羽詩)
紅塵離恨濃
彈指相思老
千里共嬋娟
九重深鎖禁城秋時到
月過南宮漸映樓
紫陌夜深槐露滴
碧空云盡火星流
清風刻漏傳三殿
甲第歌鐘樂五侯
楚客病來鄉思苦
寂寥燈下不勝愁
中文譯文:
離離別緒盈緒
彈指之間相思已老
千里長空共同欣賞皎潔明月
秋天已經降臨到九重深鎖的禁城
月光穿過南宮逐漸映照樓閣
夜深的紫陌上,槐樹上的露珠滴落
碧藍的天空中,云盡火星閃爍飄流
清風將時鐘的聲音傳到三殿之間
宮禁中的人們歌唱鐘聲,五侯們歡樂
楚地客人因病而來,思念鄉土之苦難
獨自一人在寂寥的燈下,無法忍受內心的愁苦
詩意和賞析:
《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是盧綸在唐代長安城中感言之作。詩中展現了離別、思鄉、寂寞等情感,通過描繪禁城中的秋夜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愁與孤寂。
詩中以離別和思鄉為主題,通過對長安禁城中秋夜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愁苦。詩中描述了禁城中的夜晚景色,如九重深鎖禁城、月過南宮、紫陌夜深等,表達了獨處禁城中的孤獨和寂寞。同時,詩中也提到了楚地客人病來鄉思的苦楚,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孤獨與愁苦。
整首詩以充滿離別與孤寂的情感為主線,通過對禁城秋夜景象的描繪,凸顯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憂傷。盡管唐代長安城繁華壯麗,但在盧綸的詩中卻透露出一種郁悶的氛圍。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離愁別緒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展現了作者卓越的寫作才華。可見,在那個充滿榮華富貴的時代,即便身處其中,詩人仍能夠突破局限,表達自己內心的痛楚與憂愁,這讓人不禁為他的才華所傾倒。
“寂寥燈下不勝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jí hòu shǒu qiū yè jí shì yī zuò chén yǔ shī
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陳羽詩)
jiǔ zhòng shēn suǒ jìn chéng qiū, yuè guò nán gōng jiàn yìng lóu.
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zǐ mò yè shēn huái lù dī,
紫陌夜深槐露滴,
bì kōng yún jǐn huǒ xīng liú.
碧空云盡火星流。
qīng fēng kè lòu chuán sān diàn, jiǎ dì gē zhōng yuè wǔ hóu.
清風刻漏傳三殿,甲第歌鐘樂五侯。
chǔ kè bìng lái xiāng sī kǔ, jì liáo dēng xià bù shèng chóu.
楚客病來鄉思苦,寂寥燈下不勝愁。
“寂寥燈下不勝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