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董紛紛枉得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趙董紛紛枉得名”全詩
已矣孫陳舊人物,至今但數漢公卿。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畫嘆》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畫嘆》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畫嘆》
武燕未遠嗟誰識,
趙董紛紛枉得名。
已矣孫陳舊人物,
至今但數漢公卿。
中文譯文:
畫中描繪的武燕尚未遠去,我感嘆誰能真正理解它,
趙董等人紛紛虛假地謀求名利。
已經過去了,孫陳等舊時的人物,
至今只能數漢朝的公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對于社會虛偽和歷史遺忘的感慨和嘆息。
首節寫道,畫中所描繪的武燕(可能是一幅畫中的景物)尚未遠去,作者感嘆誰能真正理解這幅畫所傳達的意境和情感。這里的武燕可以被理解為美好和純粹的事物,作者認為這種美好往往被人們忽視或無法真正理解。
第二節指出,趙董等人紛紛追逐名利,卻只是虛假地追求表面的光鮮。這里的趙董可以代表那些追逐權勢和利益的人,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取名聲和地位,但他們的名聲是虛假的,沒有真正的內涵和價值。
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舊時人物的遺忘的感嘆。孫陳可以被理解為歷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他們的功績和影響力已經被人們逐漸遺忘。至今,只有漢朝的公卿(指歷史上漢朝的高級官員)還被人們所記得和稱道。
整首詩詞通過對虛偽和歷史遺忘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于真實和價值的思考和追求。它反映了蘇轍對于時代風氣的不滿,同時也呼吁人們要珍惜真實和歷史的重要性。
“趙董紛紛枉得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 tàn
畫嘆
wǔ yàn wèi yuǎn jiē shuí shí, zhào dǒng fēn fēn wǎng dé míng.
武燕未遠嗟誰識,趙董紛紛枉得名。
yǐ yǐ sūn chén jiù rén wù, zhì jīn dàn shù hàn gōng qīng.
已矣孫陳舊人物,至今但數漢公卿。
“趙董紛紛枉得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