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我猶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味我猶諳”全詩
好客心終在,忘懷日縱談。
規模人共記,風味我猶諳。
誰是羊曇首,回車意不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韓康公挽詞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韓康公挽詞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耆年時一二,新第闕西南。
年老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新官職安置在西南。
好客的心意終究在,忘懷的日子縱然長談。
規模人共記,風味我猶諳。
人們都記得康公的風范,我對其風味也頗為熟悉。
誰是羊曇首,回車意不堪。
羊曇是位隱士,他的歸途讓人感到無盡的惆悵。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康公(指韓康公)的挽歌之情。康公年事已高,離開了朝廷,被安排在遙遠的西南地區擔任新的官職。雖然時光已老,但他的好客之心一直存在,即使在忘懷的日子里,依然能夠暢談。康公的風范被人們所銘記,作者也對其特有的風味感到十分熟悉。詩末提到了羊曇,他是一位隱士,也是詩人所向往的境界。然而,羊曇的離去讓人們的心情無法承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康公的描寫,展現了一個耆年風華盡顯、好客待人的形象。康公不僅在朝廷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以其獨特的風味和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詩人蘇轍通過描寫康公與羊曇的對比,表達了對離去的羊曇的惋惜之情。詩中以簡潔的語言和流暢的韻律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離合的思考,給人以共鳴和啟迪。
總之,蘇轍的《韓康公挽詞三首》通過對康公的描繪,展現了耆年風華和人格魅力,以及對離別的思考和惋惜之情,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優美的詩詞作品。
“風味我猶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kāng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韓康公挽詞三首
qí nián shí yī èr, xīn dì quē xī nán.
耆年時一二,新第闕西南。
hào kè xīn zhōng zài, wàng huái rì zòng tán.
好客心終在,忘懷日縱談。
guī mó rén gòng jì, fēng wèi wǒ yóu ān.
規模人共記,風味我猶諳。
shuí shì yáng tán shǒu, huí chē yì bù kān.
誰是羊曇首,回車意不堪。
“風味我猶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