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入蒲津免問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迎入蒲津免問津”全詩
策蹇去時為舉子,乘驄歸日是功臣。
豈同化鶴千馀歲,才過登龍十數春。
開宴仍聞傾錫賜,酣歌喜殺故鄉人。
分類:
《次韻和薛端公歸故里之什二首》魏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薛端公歸故里之什二首》是宋代詩人魏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茜旗影里椹袍身,
迎入蒲津免問津。
策蹇去時為舉子,
乘驄歸日是功臣。
豈同化鶴千馀歲,
才過登龍十數春。
開宴仍聞傾錫賜,
酣歌喜殺故鄉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魏野為了應和薛端公歸故鄉而創作的。詩中表達了對薛端公歸來的歡迎和贊美之情。詩人運用了一些寓意深遠的比喻和象征,展現了薛端公的卓越才華和功績。
首先,詩人描述了薛端公的歸來:“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問津。”薛端公是以官職身份歸來的,他的歸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毫無阻礙。茜旗和椹袍是古代官員的標志,象征著薛端公的身份高貴。蒲津是薛端公的故鄉,這里是他的歸宿,不需要再受任何阻礙。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薛端公曾經歷的艱辛:“策蹇去時為舉子,乘驄歸日是功臣。”薛端公在年輕時曾歷經困苦,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成功地考中舉人,成為舉子。后來,他乘著驄馬回到故鄉,成為了功臣。這里表達了薛端公勵志奮斗、不畏艱難的品質。
詩中還有對薛端公才華和成就的贊美:“豈同化鶴千馀歲,才過登龍十數春。”這里以鶴和龍作為比喻,形容薛端公的才華和成就超越了常人。鶴是神話傳說中的長生之鳥,象征著長壽和高貴;龍則是中國文化中的神圣動物,象征著權威和尊貴。詩人以化鶴和登龍來形容薛端公的才華之高超和事業之輝煌。
最后,詩人描繪了薛端公歸鄉后的歡樂場景:“開宴仍聞傾錫賜,酣歌喜殺故鄉人。”薛端公回到故鄉后,受到了盛大的宴會招待,詩人聽到了傾訴祝福的酒杯聲,歡樂洋溢。這里表達了人們對薛端公的喜愛和敬仰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歡迎和贊美的口吻,描繪了薛端公回歸故鄉的情景,并通過富有象征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對薛端公才華和成就的贊賞。同時,詩中也展現了薛端公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以及他在鄉里受到的熱情歡迎和贊揚。整首詩意融洽,用詞簡潔明快,通過豐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現了薛端公的崇高形象和他在鄉里的地位和影響力。這首詩詞既是對薛端公的致意,也是對他為人和成就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故鄉人民的喜悅之情。
“迎入蒲津免問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xuē duān gōng guī gù lǐ zhī shén èr shǒu
次韻和薛端公歸故里之什二首
qiàn qí yǐng lǐ shèn páo shēn, yíng rù pú jīn miǎn wèn jīn.
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問津。
cè jiǎn qù shí wéi jǔ zǐ, chéng cōng guī rì shì gōng chén.
策蹇去時為舉子,乘驄歸日是功臣。
qǐ tóng huà hè qiān yú suì, cái guò dēng lóng shí shù chūn.
豈同化鶴千馀歲,才過登龍十數春。
kāi yàn réng wén qīng xī cì, hān gē xǐ shā gù xiāng rén.
開宴仍聞傾錫賜,酣歌喜殺故鄉人。
“迎入蒲津免問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