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逐東流箭浪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枉逐東流箭浪翻”全詩
羌人自怨殘梅曲,莊叟還迷夢蝶魂。
漢苑風光隨獵騎,洛城花雪撲離樽。
錦帆蔽日隋隄遠,枉逐東流箭浪翻。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柳絮》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絮》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絮
瓊蕊飄英逐吹繁,
建章飛舞入千門。
羌人自怨殘梅曲,
莊叟還迷夢蝶魂。
漢苑風光隨獵騎,
洛城花雪撲離樽。
錦帆蔽日隋隄遠,
枉逐東流箭浪翻。
中文譯文:
柳絮飄飄,像瓊蕊一樣飛舞,隨風而繁茂。
建章的才子們如同柳絮一樣飛舞,進入了千門萬戶之中。
羌族人自怨自艾地演奏著殘缺的梅花曲調,
莊重的老人迷失在夢中,仿佛是蝶的靈魂。
漢苑中的風景隨著獵騎的馳騁而流轉,
洛陽城中的花雪紛飛,落在離別的酒杯上。
錦帆掩映太陽,遠離了隋隄的彼岸,
徒然地追逐東流,波浪翻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柳絮飄飄,象征著春天的到來,給人以生機和希望。建章飛舞的才子們進入千家萬戶,抒發了他們的情感和創作的熱情。羌人演奏殘缺的梅花曲,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怨懟和無奈。莊重的老人迷失在夢中,仿佛是蝶的靈魂,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無常。漢苑中的風景和洛陽城中的花雪,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離別的情感。錦帆遮住了陽光,遠離了彼岸的隋隄,詩人用箭浪翻滾的東流來比喻人生的起伏和無常。
賞析:
《柳絮》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通過柳絮、建章、梅花曲、莊叟、夢蝶、漢苑、洛城、錦帆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變幻、人生的喜怒哀樂以及歲月的流轉。詩詞中的對比和象征手法豐富了詩意,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和人生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流轉的時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同時也描繪了春天的美麗和人們的情感世界。
“枉逐東流箭浪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xù
柳絮
qióng ruǐ piāo yīng zhú chuī fán, jiàn zhāng fēi wǔ rù qiān mén.
瓊蕊飄英逐吹繁,建章飛舞入千門。
qiāng rén zì yuàn cán méi qū, zhuāng sǒu hái mí mèng dié hún.
羌人自怨殘梅曲,莊叟還迷夢蝶魂。
hàn yuàn fēng guāng suí liè qí, luò chéng huā xuě pū lí zūn.
漢苑風光隨獵騎,洛城花雪撲離樽。
jǐn fān bì rì suí dī yuǎn, wǎng zhú dōng liú jiàn làng fān.
錦帆蔽日隋隄遠,枉逐東流箭浪翻。
“枉逐東流箭浪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