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歸心似見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有歸心似見機”全詩
人各有求雖意合,何須勤苦勸人歸。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杜鵑》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鵑》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杜鵑花上杜鵑啼,
自有歸心似見機。
人各有求雖意合,
何須勤苦勸人歸。
譯文:
杜鵑在杜鵑花上啼鳴,
自有回巢的心思,似乎看破了機緣。
人們各有所求,雖然想法一致,
為何還要辛勤勸人回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杜鵑為意象,表達了曾鞏對人生態度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首句描繪了杜鵑在杜鵑花上啼鳴的景象。杜鵑是一種孤獨的鳥,它們只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唱歌,然后離開。這里的杜鵑花和杜鵑鳥形成了一種對應關系,暗示了杜鵑鳥歸巢的本能和決心。
第二句表達了杜鵑鳥內心深處的回歸之愿。它們似乎能夠看透機緣,知道何時何地是自己真正歸屬的地方。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曾鞏自己的感悟,人們在追尋自己的歸宿時,應該發自內心地堅定和明智。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對人類關系的思考,進一步展示了曾鞏對人生態度的觀察。雖然人們有著不同的追求,但在某種程度上又有著共同的目標或意愿。盡管彼此之間的想法或利益可能存在一致,但曾鞏認為勸人回歸并不是必要的。這里的"勸人歸"可以理解為勸說他人追求內心真正的歸宿,而不是盲目追逐物質或權力。
整首詩以杜鵑鳥和人類的關系為隱喻,表達了曾鞏對人生追求的思考。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深處的回歸之愿,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歸宿。同時,他也呼吁不要過分強求或勸說他人,因為每個人的道路和歸宿都是獨特的。
“自有歸心似見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juān
杜鵑
dù juān huā shàng dù juān tí, zì yǒu guī xīn shì jiàn jī.
杜鵑花上杜鵑啼,自有歸心似見機。
rén gè yǒu qiú suī yì hé, hé xū qín kǔ quàn rén guī.
人各有求雖意合,何須勤苦勸人歸。
“自有歸心似見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