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臺看處雪猶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臺看處雪猶埋”全詩
崩騰沙靂乘風下,宛轉珠璣壓雨來。
已激山聲如駭浪,更回天色似寒灰。
何繇得見晴輝上,愁放昏昏睡眼開。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雹》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雹》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雹》
窮谷結時雷已動,
荒臺看處雪猶埋。
崩騰沙靂乘風下,
宛轉珠璣壓雨來。
已激山聲如駭浪,
更回天色似寒灰。
何繇得見晴輝上,
愁放昏昏睡眼開。
譯文:
在荒涼的山谷里,雷聲早已經響起,
荒臺上的積雪還未消融。
沙雨飛揚,隨風而降,
宛如珍珠和玉石壓在雨中。
山聲已經激蕩如巨浪,
天空的顏色更加暗淡。
怎么能夠看到晴朗的陽光,
憂愁使我昏昏欲睡,睜開眼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冰雹的景象,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感受。
首先,詩人通過描述雷聲和積雪來展現冰雹降臨的跡象。雷聲在山谷中回響,預示著冰雹即將到來,而積雪還未完全融化,暗示著冰雹的冷冽之氣。
接著,詩人運用形象的比喻來描繪冰雹的景象。他將冰雹形容為沙雨崩騰,如珠璣一般壓在雨中。這種形象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冰雹的威力和沖擊力。
詩的后半部分則展現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山聲已經激蕩如巨浪,天空的顏色也變得暗淡,暗示著詩人內心的憂愁和沉重。他希望能夠看到晴朗的陽光,但憂愁使他無法入睡,眼睛睜開,昏昏欲睡。
整首詩以冰雹為主題,通過描繪冰雹的景象和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力量的感嘆。詩中的景象生動而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發人們對大自然的思考和想象。
“荒臺看處雪猶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o
雹
qióng gǔ jié shí léi yǐ dòng, huāng tái kàn chù xuě yóu mái.
窮谷結時雷已動,荒臺看處雪猶埋。
bēng téng shā lì chéng fēng xià, wǎn zhuǎn zhū jī yā yǔ lái.
崩騰沙靂乘風下,宛轉珠璣壓雨來。
yǐ jī shān shēng rú hài làng, gèng huí tiān sè shì hán huī.
已激山聲如駭浪,更回天色似寒灰。
hé yáo dé jiàn qíng huī shàng, chóu fàng hūn hūn shuì yǎn kāi.
何繇得見晴輝上,愁放昏昏睡眼開。
“荒臺看處雪猶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