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昔游何處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記昔游何處言”全詩
風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騰騫。
今人隨我不知昔,我記昔游何處言。
淚向幽襟落如瀉,況聞江漢斷腸猿。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鄖口》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鄖口》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行去此二十年,
鄖水不改流潺湲。
風光滿眼宛如昨,
故人乘鸞獨騰騫。
今人隨我不知昔,
我記昔游何處言。
淚向幽襟落如瀉,
況聞江漢斷腸猿。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曾鞏離開鄖口二十年后的心情。曾鞏離開鄖口已有二十年之久,但鄖水仍然在不改變地流淌。詩人回望往昔,眼前風景依然宛如昨天,仿佛時光未曾流逝。他懷念故友,想象著故人乘坐神鳥飛翔的場景。
如今的人們與他一同前行,卻不知曾經的往事。只有他自己清楚記得昔日的游歷經歷和交談。他的眼淚像瀑布一樣滑落到幽深的懷抱中,更加悲傷的是,他聽到江漢地區斷腸的猿聲。
賞析:
《鄖口》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離別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
詩人用“鄖水不改流潺湲”來形容時間的不變和河流的淌動,暗示著人事已非,而自然界仍然延續著它的循環。他把過去的風景與現在重疊在一起,顯示了他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詩中的“故人乘鸞獨騰騫”是詩人對故友的懷念,以神話中神鳥的形象來形容故友飛翔的景象,寄托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追憶。
詩人感嘆現在的人已不再了解他曾經的經歷和感受,只有他自己獨自懷念過去的游歷和交談。他的淚水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流向自己內心的深處,表達了他對過去的眷戀和悲傷。
最后的“江漢斷腸猿”是對江漢地區猿猴的哀鳴之聲的描繪,象征了自然界的悲傷和凄涼,與詩人的情感相互呼應。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展現了曾鞏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深邃的內心世界。
“我記昔游何處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kǒu
鄖口
wǒ xíng qù cǐ èr shí nián, yún shuǐ bù gǎi liú chán yuán.
我行去此二十年,鄖水不改流潺湲。
fēng guāng mǎn yǎn wǎn rú zuó, gù rén chéng luán dú téng qiān.
風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騰騫。
jīn rén suí wǒ bù zhī xī, wǒ jì xī yóu hé chǔ yán.
今人隨我不知昔,我記昔游何處言。
lèi xiàng yōu jīn luò rú xiè, kuàng wén jiāng hàn duàn cháng yuán.
淚向幽襟落如瀉,況聞江漢斷腸猿。
“我記昔游何處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