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于樓上到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于樓上到黃昏”全詩
江城日暮須吹角,野寺僧歸自掩門。
秋晚山川多草木,年豐場圃足雞豚。
人生幾有淵明樂,稚子迎門酒滿樽。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秋晚三首》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晚三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官事私憂總不論,
每于樓上到黃昏。
江城日暮須吹角,
野寺僧歸自掩門。
秋晚山川多草木,
年豐場圃足雞豚。
人生幾有淵明樂,
稚子迎門酒滿樽。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詩的第一聯寫道,無論是公務還是個人的憂愁,都無法在官場中得到解決。作者常常在黃昏時分登樓憑欄,思考人生的無奈和困境。
詩的第二聯描繪了江城在日暮時分吹響號角的景象,以及野寺中僧侶歸來后自行關閉寺門的情景。這里通過江城和野寺的景象,展示了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無常。
詩的第三聯描繪了秋天傍晚山川間草木的豐茂景象,以及豐收的農田里充足的雞和豬。這里通過描繪豐收的景象,提醒人們享受物質富足的同時也要思考生命的意義。
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作者提到淵明,指的是戰國時期的文學家淵明,他以清貧而快樂的生活方式著稱。作者在這里希望人們能夠體驗到淵明般的樂觀和快樂。最后兩句描述了兒子迎接父親歸家的場景,意味著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氛圍。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困境、時光流轉、豐收和人生意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家庭幸福的向往。同時,作者也以淵明為榜樣,呼吁人們在忙碌的現實生活中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每于樓上到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wǎn sān shǒu
秋晚三首
guān shì sī yōu zǒng bù lùn, měi yú lóu shàng dào huáng hūn.
官事私憂總不論,每于樓上到黃昏。
jiāng chéng rì mù xū chuī jiǎo, yě sì sēng guī zì yǎn mén.
江城日暮須吹角,野寺僧歸自掩門。
qiū wǎn shān chuān duō cǎo mù, nián fēng cháng pǔ zú jī tún.
秋晚山川多草木,年豐場圃足雞豚。
rén shēng jǐ yǒu yuān míng lè, zhì zǐ yíng mén jiǔ mǎn zūn.
人生幾有淵明樂,稚子迎門酒滿樽。
“每于樓上到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