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塞煙塵二十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關塞煙塵二十秋”全詩
行衙到處皆如寺,按部經年不離舟。
公舉所知當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論安便無加此,祇恐旁求第一流。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送鞠十二朝散將漕二浙》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鞠十二朝散將漕二浙》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關塞煙塵二十秋,
適持使節海山頭。
行衙到處皆如寺,
按部經年不離舟。
公舉所知當勿枉,
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論安便無加此,
祇恐旁求第一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鞠十二朝散將漕二浙的離別場景。詩人表達了對這位將領的敬佩和送別之情。將領經歷了二十個秋天的征戰,現在要離開邊關,率領使節出使海山頭。行經各地的官署都像寺廟一樣肅穆寧靜,將領作為官員已經多年不離開舟車。他的才能和知識應該得到充分的認可,供應和奉獻也已經足夠,還有何求呢?如果以便利為標準,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只是擔心旁人追求更高的榮譽地位而忽視了這一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述了將領鞠十二朝散將漕二浙的離別場景,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詩中描繪了關塞的煙塵和二十個秋天的征戰,展現了將領的英勇和堅韌。行經的官署被形容為寺廟般的肅穆寧靜,表明將領在行使職責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莊重和恪守。詩人對將領的能力和知識表示肯定,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已經足夠出色,供應和奉獻也已經充分,不需要再追求更多。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關切,希望將領不要被旁人的追求所影響,不要忽視眼前的事務。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深情厚意,表達了對將領的敬仰和祝福。
“關塞煙塵二十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ū shí èr cháo sàn jiāng cáo èr zhè
送鞠十二朝散將漕二浙
guān sài yān chén èr shí qiū, shì chí shǐ jié hǎi shān tóu.
關塞煙塵二十秋,適持使節海山頭。
xíng yá dào chù jiē rú sì, àn bù jīng nián bù lí zhōu.
行衙到處皆如寺,按部經年不離舟。
gōng jǔ suǒ zhī dāng wù wǎng, shàng gòng yì zú gèng hé qiú.
公舉所知當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ruò lùn ān biàn wú jiā cǐ, qí kǒng páng qiú dì yī liú.
若論安便無加此,祇恐旁求第一流。
“關塞煙塵二十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