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萬里桂隨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郴江萬里桂隨船”全詩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萬里桂隨船。
昔看故國光常滿,今望天涯勢似偏。
只恐姮娥應笑我,還將只影對嬋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溪水底的月亮團團圓圓,因為看到中秋節而回憶起去年。旱海上的五更時分,霜透甲胄。在郴江的萬里航程上,桂花隨著船只一同飄蕩。曾經看過故國的光景常常充滿,而現在眺望天涯,情勢似乎有些偏離。我只怕月宮仙子會嘲笑我,所以只能將自己的影子與嬋娟(古代神話中的仙女)為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八月十五夜晚乘船行駛在清溪上的情景。他看到水底的明亮月光,想起了去年的中秋節。在寂靜的夜晚,霜氣透過甲胄,寒冷滲透到骨子里。船行經郴江,船上的桂花隨著水流飄搖。作者回憶起過去在故國欣賞中秋的美景,而現在他身處異鄉,遠離家鄉的光景似乎有些偏離。他擔心月宮仙子會嘲笑他,所以只能與自己的影子相伴。
賞析:
這首詩以充滿浪漫和懷舊情懷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過往時光的思念之情。清溪水底的月光團團圓圓,給人以寧靜和祥和的感覺,同時也喚起了作者對去年中秋的回憶。作者通過描繪旱海上五更時分的寒冷和郴江航行的桂花飄香,營造了一種寂靜而崇高的氛圍。他對故國光景的回憶和對天涯的望眺,表達了離鄉背井的無奈和思鄉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擔憂和孤獨,他擔心月宮仙子會嘲笑他的境遇,只能將自己的影子作為唯一的伴侶。整首詩以舒緩的節奏和優美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故國和家鄉的眷戀之情,以及在異鄉漂泊的孤獨和無助之感。
“郴江萬里桂隨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hí wǔ rì yè qīng xī zhōu cì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qīng xī shuǐ dǐ yuè tuán tuán, yīn jiàn zhōng qiū yì qù nián.
清溪水底月團團,因見中秋憶去年。
hàn hǎi wǔ gēng shuāng tòu jiǎ, chēn jiāng wàn lǐ guì suí chuán.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萬里桂隨船。
xī kàn gù guó guāng cháng mǎn, jīn wàng tiān yá shì shì piān.
昔看故國光常滿,今望天涯勢似偏。
zhǐ kǒng héng é yīng xiào wǒ, hái jiāng zhǐ yǐng duì chán juān.
只恐姮娥應笑我,還將只影對嬋娟。
“郴江萬里桂隨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