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昏筆戰誰能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昏筆戰誰能畫”全詩
眼昏筆戰誰能畫,無奈霜紈似月圓。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自題畫扇》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題畫扇》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忽忽南遷不記年,
二妃祠外橘洲前。
眼昏筆戰誰能畫,
無奈霜紈似月圓。
詩意:
這首詩以自題畫扇為題,表達了詩人南遷時的心境和感受。詩人忽然南遷,不記得自己離開家鄉的年份。他在二妃祠外的橘洲前停下來,感嘆自己眼睛昏花,無法用筆來描繪眼前的景象。他感到無奈,只能形容那霜紈(細薄的紗帕)宛如圓月一般。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涼和迷茫之情。詩人忽然南遷,表明了他離開家鄉的突然和匆忙,不記得具體的年份,暗示了他內心的迷茫和對過去的淡忘。二妃祠外的橘洲是一個具體的地點,它是詩人停留的地方,也給詩人帶來了某種情感和思考。詩人的眼睛昏花,無法用筆來描繪眼前的景象,可能是因為他感到自己的才華不足以表達出那種美好的景色。最后一句"無奈霜紈似月圓"使用了比喻,將細薄的紗帕與圓月做了一個類比,傳遞出一種溫柔、柔美而又凄涼的意境。
整首詩詞字數不多,但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和思緒。同時,詩人對自己的無力感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也在詩中得以體現。整首詩詞給人以淡然、凄美的感覺,展示了宋代文人對離故園、追求心靈自由的思考和感慨。
“眼昏筆戰誰能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tí huà shàn
自題畫扇
hū hū nán qiān bù jì nián, èr fēi cí wài jú zhōu qián.
忽忽南遷不記年,二妃祠外橘洲前。
yǎn hūn bǐ zhàn shuí néng huà, wú nài shuāng wán shì yuè yuán.
眼昏筆戰誰能畫,無奈霜紈似月圓。
“眼昏筆戰誰能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