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向今冬求致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祇向今冬求致仕”全詩
學得子文無慍色,笑他白老強題詩。
雖無妄想追前境,猶有貪心刻后期。
祇向今冬求致仕,要將恩澤與孫兒。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復拜朝散郎》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拜朝散郎》是宋代張舜民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為朝散已多時,
起廢皇恩許再為。
學得子文無慍色,
笑他白老強題詩。
雖無妄想追前境,
猶有貪心刻后期。
祇向今冬求致仕,
要將恩澤與孫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張舜民的心境和愿望。他曾在朝廷充當過散官(一種官職),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再得到皇帝的恩寵。然而,他希望能夠再次恢復皇帝的信任和任命。他自稱學得子文(指孔子的學問),并且能夠做到心境平和,不為外物所動,輕松地對待他人的贊美。他嘲笑那些老邁的白發官員,卻還執意要求他題詩。盡管他并沒有奢望重返過去的榮耀,但他仍然懷有貪心,希望能夠在晚年留下一些功績。他決定在即將到來的冬天請求致仕,將自己的恩澤傳給孫兒。
賞析:
《復拜朝散郎》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體驗和感慨。作為一位曾經的朝散官,張舜民曾經享受過皇帝的寵愛和賞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失去了這種地位和待遇。詩中的他自稱學得子文,表示自己有過人的學問和修養,能夠保持內心的平和和淡泊。他對那些執迷于權勢和虛榮的官員表示嘲笑,認為他們過于追求名利,卻忽視了真正的學問和品德。張舜民也對自己在晚年的追求和期望進行了反思,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追求過去的輝煌,但仍懷有一份對功績的渴望。最后,他決定在冬天請求致仕,將自己的恩澤和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揭示了官場的虛妄和人生的無常。它展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以及對真正學問和品德的追求。通過描繪自己的心境和決策,張舜民呈現了一種智慧和成熟的人生觀,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得到一些啟示。
“祇向今冬求致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bài cháo sàn láng
復拜朝散郎
céng wèi cháo sàn yǐ duō shí, qǐ fèi huáng ēn xǔ zài wèi.
曾為朝散已多時,起廢皇恩許再為。
xué dé zi wén wú yùn sè, xiào tā bái lǎo qiáng tí shī.
學得子文無慍色,笑他白老強題詩。
suī wú wàng xiǎng zhuī qián jìng, yóu yǒu tān xīn kè hòu qī.
雖無妄想追前境,猶有貪心刻后期。
qí xiàng jīn dōng qiú zhì shì, yào jiāng ēn zé yǔ sūn ér.
祇向今冬求致仕,要將恩澤與孫兒。
“祇向今冬求致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