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室長懸隴水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宮室長懸隴水聲”全詩
是處芳菲皆可惜,晚來風雨太無情。
山川不改秦云色,宮室長懸隴水聲。
惟有故園終不見,倉庚黃鳥向人鳴。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凌虛堂》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凌虛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凌虛堂,位于岐山四合與臺平之間,半露園林葉尚未繁茂。這里的美景令人惋惜,晚上來了風雨,更加殘酷無情。山川依然保留著秦朝的青翠色彩,宮室依然懸掛著隴水的聲音。唯獨故園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倉庚黃鳥在向人們鳴叫。
詩意:
《凌虛堂》描繪了一個寂寥凄涼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世間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故園的眷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凄涼的意象,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岐山四合與臺平之間的景色,詩中展現出一種荒涼的景象,樹葉還未繁茂,芳菲之景未能成就。晚上的風雨更加凄涼,無情地打擊著這片美景。然而,山川依然保留著秦朝的青翠色彩,宮室還能聽到隴水的聲音,這是對歷史的回憶和珍視。然而,作者所思念的故園已經無法再見了,只有黃鳥在喚醒人們對往事的回憶。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山川和宮室的描述,突出了歷史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消逝的感慨。通過黃鳥的鳴叫,詩人表現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故園的眷戀之情,給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憂傷的色彩。
該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對歷史和時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同時,詩中的凄涼意象也給人以深深的觸動,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
“宮室長懸隴水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xū táng
凌虛堂
qí shān sì hé yǔ tái píng, bàn lù yuán lín yè wèi chéng.
岐山四合與臺平,半露園林葉未成。
shì chù fāng fēi jiē kě xī, wǎn lái fēng yǔ tài wú qíng.
是處芳菲皆可惜,晚來風雨太無情。
shān chuān bù gǎi qín yún sè, gōng shì zhǎng xuán lǒng shuǐ shēng.
山川不改秦云色,宮室長懸隴水聲。
wéi yǒu gù yuán zhōng bú jiàn, cāng gēng huáng niǎo xiàng rén míng.
惟有故園終不見,倉庚黃鳥向人鳴。
“宮室長懸隴水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