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天臺劍戟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看天臺劍戟叢”全詩
萬水千山來閣上,一花六葉現池中。
誰將色界填空界,不離香風席祖風。
有底妙蓮談不盡,卻成賦筆與興翁。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妙蓮閣》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妙蓮閣》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休論雪竇與云峰,
且看天臺劍戟叢。
萬水千山來閣上,
一花六葉現池中。
誰將色界填空界,
不離香風席祖風。
有底妙蓮談不盡,
卻成賦筆與興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景象,將自然景觀與佛教意象相結合,表達了對妙蓮閣的贊美和思考。妙蓮閣是一個佛教建筑,作者通過描繪景物和運用寓意,表達了自己對佛教智慧和境界的向往。
賞析:
首句“休論雪竇與云峰”表明作者不愿討論雪山和云峰這些壯麗的景色,而是要說一說妙蓮閣。接下來的兩句“且看天臺劍戟叢,萬水千山來閣上”描繪了天臺山上劍戟眾多的景象,以及來自千山萬水的游客都來到妙蓮閣。這些描繪展示了妙蓮閣的壯麗和莊嚴。
接著,“一花六葉現池中”這句表達了妙蓮閣中的蓮花盛開,形象地描繪了池中的美麗景觀。接下來的兩句“誰將色界填空界,不離香風席祖風”表達了妙蓮閣的奇妙之處,暗示了佛教智慧的深遠。
最后兩句“有底妙蓮談不盡,卻成賦筆與興翁”表達了妙蓮閣的奧妙無窮,無法用言語盡述,但卻可以通過詩筆和創作的方式傳承和表達給后人。這也暗示了作者自己以詩歌表達對妙蓮閣的贊美和對佛教境界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佛教意象,以及運用寓意的手法,表達了對妙蓮閣的美麗和智慧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佛教境界的向往和對創作的熱愛。
“且看天臺劍戟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ào lián gé
妙蓮閣
xiū lùn xuě dòu yǔ yún fēng, qiě kàn tiān tāi jiàn jǐ cóng.
休論雪竇與云峰,且看天臺劍戟叢。
wàn shuǐ qiān shān lái gé shàng, yī huā liù yè xiàn chí zhōng.
萬水千山來閣上,一花六葉現池中。
shuí jiāng sè jiè tián kòng jiè, bù lí xiāng fēng xí zǔ fēng.
誰將色界填空界,不離香風席祖風。
yǒu dǐ miào lián tán bù jìn, què chéng fù bǐ yǔ xìng wēng.
有底妙蓮談不盡,卻成賦筆與興翁。
“且看天臺劍戟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