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岐路遇春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年岐路遇春殘”全詩
今歲杜陵千萬朵,卻垂衰淚灑闌干。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牡丹》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牡丹》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這首詩詞以牡丹花為主題,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去年岐路遇春殘,
滿院笙歌賞牡丹。
今歲杜陵千萬朵,
卻垂衰淚灑闌干。
詩詞的意境主要集中在描繪牡丹花的凋落和作者的感慨。首句寫到作者在去年的岐路上遇到了春天的殘敗景象,而第二句則表達了滿院笙歌和賞花的場景。接著,第三句提到了今歲(指當年)杜陵地區的牡丹花盛開,數量達到了千萬朵,但是在最后一句中,牡丹花卻顯露出衰敗的跡象,作者感傷地說自己的淚水灑在了花朵的闌干上。
這首詩詞通過對牡丹花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牡丹花作為一種美麗的花卉,象征著繁華和富貴,但它也有生命的輪回和衰敗的一面。作者以牡丹花為載體,表達了他對光陰易逝和人事無常的深切體悟。詩中的牡丹花與作者自身相互映照,牡丹花的凋落與作者的感傷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凄美的意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精練的描寫,展現了牡丹花的壯麗和衰敗,傳達了作者對光陰流轉和人生易變的深思熟慮。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凋零的感傷和對生命脆弱性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去年岐路遇春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牡丹
qù nián qí lù yù chūn cán, mǎn yuàn shēng gē shǎng mǔ dān.
去年岐路遇春殘,滿院笙歌賞牡丹。
jīn suì dù líng qiān wàn duǒ, què chuí shuāi lèi sǎ lán gān.
今歲杜陵千萬朵,卻垂衰淚灑闌干。
“去年岐路遇春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