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猿鶴皆相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邊猿鶴皆相識”全詩
三湘盡處猶逢竹,五嶺回時卻見山。
吏案總教如雁雁,靈源我且似鷗閒。
天邊猿鶴皆相識,惟欠攜筇日往還。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灑然堂》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灑然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何必徜徉水石間,
聽君言語已孱顏。
三湘盡處猶逢竹,
五嶺回時卻見山。
吏案總教如雁雁,
靈源我且似鷗閒。
天邊猿鶴皆相識,
惟欠攜筇日往還。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渴望遠離塵囂,尋求心靈的寧靜。
賞析:
1. 詩人通過借景抒發情感,以水石、竹、山等自然元素來象征詩人內心的純凈和寧靜。
2. 詩中的“三湘”指的是湖南洞庭湖一帶,而“五嶺”指的是湖南的五嶽山,這些地名的出現給詩詞增添了特定的地域色彩。
3. 詩中的“吏案”指的是官員的公文案件,而“靈源”則是指思想的源泉。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疲憊感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
4.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山野生活的向往,詩人希望能夠攜帶竹筇(指支撐行走用的竹杖)在天邊的猿鶴之間往來。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寧靜生活的向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心靈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
“天邊猿鶴皆相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ǎ rán táng
灑然堂
hé bì cháng yáng shuǐ shí jiān, tīng jūn yán yǔ yǐ càn yán.
何必徜徉水石間,聽君言語已孱顏。
sān xiāng jǐn chù yóu féng zhú, wǔ lǐng huí shí què jiàn shān.
三湘盡處猶逢竹,五嶺回時卻見山。
lì àn zǒng jiào rú yàn yàn, líng yuán wǒ qiě shì ōu xián.
吏案總教如雁雁,靈源我且似鷗閒。
tiān biān yuán hè jiē xiāng shí, wéi qiàn xié qióng rì wǎng huán.
天邊猿鶴皆相識,惟欠攜筇日往還。
“天邊猿鶴皆相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