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不易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波不易禁”全詩
石壁雖難轉,風波不易禁。
樓臺分左右,日月見浮沉。
便欲歸休庇,長嗟世累深。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舟次金山貽了元》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次金山貽了元》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何年靈鷲鳥,飛落大江心。
石壁雖難轉,風波不易禁。
樓臺分左右,日月見浮沉。
便欲歸休庇,長嗟世累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乘坐船只經過金山時的景象和思考。作者看到了一只神鷹飛落在大江中央,引發了他對時間的思考。雖然石壁固然難以改變,但風浪卻無法輕易抵擋。樓臺分散在左右,日月顯現出升沉的景象。在這樣的時刻,作者心生歸隱之念,感嘆著世俗的累贅之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舟次金山的所見所想。通過靈鷲鳥在大江中的飛落,作者引發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的思考。石壁難以轉移,象征著事物的固定不變;風波無法禁止,代表著世事的變幻無常。樓臺分散在左右,日月的升沉,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面對這樣的景象,作者產生了回歸平靜生活的愿望,感嘆著世俗的繁雜給人帶來的沉重負擔。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抒發了對繁雜世事的疲憊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平靜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世俗紛擾的回避意識,以及對自然和內心安寧的追求。
“風波不易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cì jīn shān yí le yuán
舟次金山貽了元
hé nián líng jiù niǎo, fēi luò dà jiāng xīn.
何年靈鷲鳥,飛落大江心。
shí bì suī nán zhuǎn, fēng bō bù yì jìn.
石壁雖難轉,風波不易禁。
lóu tái fēn zuǒ yòu, rì yuè jiàn fú chén.
樓臺分左右,日月見浮沉。
biàn yù guī xiū bì, zhǎng jiē shì lèi shēn.
便欲歸休庇,長嗟世累深。
“風波不易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