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淹符竹守臨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尚淹符竹守臨涇”全詩
不須怪我頭添白,且喜逢君眼暫青。
舊任再游空寂寞,同年屈數半凋零。
何當展盡平邊策,圖使秦民得敉寧。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原州贈王補之洛苑同年》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原州贈王補之洛苑同年》。以下是對這首詩的分析:
中文譯文:
汴上相從又幾星,
尚淹符竹守臨涇。
不須怪我頭添白,
且喜逢君眼暫青。
舊任再游空寂寞,
同年屈數半凋零。
何當展盡平邊策,
圖使秦民得敉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舜民寫給同年王補之的贈詩。他們曾經相互陪伴,一起在洛苑度過時光,如今又在汴州相聚。汴州是河南省的古稱,而洛苑則是指洛陽的園林。詩中的"汴上相從"指他們相互相伴,多次相逢,星星點點;"尚淹符竹守臨涇"指王補之在臨涇(今甘肅平涼)官職上任,并從事符竹(一種竹制的符箓)的工作。
張舜民自嘲地說不必怪他頭發已經變白,卻很高興地發現王補之的眼睛暫時變得年輕。這里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個人經歷的變化。他們曾經在舊任上往來,但現在回首往事,發現往事已經消逝,只剩下寂寞。同年之輩中,有些人已經屈服于歲月的摧殘,逐漸消逝。張舜民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時間里,與王補之一起展開更多的平邊策略,為國家的平定邊疆的計劃做出貢獻,讓秦民(指北方人民)得到平安與安定。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對自己和同年之輩的感嘆和期望,詩人傳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國家安寧的期望。
“尚淹符竹守臨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zhōu zèng wáng bǔ zhī luò yuàn tóng nián
原州贈王補之洛苑同年
biàn shàng xiàng cóng yòu jǐ xīng, shàng yān fú zhú shǒu lín jīng.
汴上相從又幾星,尚淹符竹守臨涇。
bù xū guài wǒ tóu tiān bái, qiě xǐ féng jūn yǎn zàn qīng.
不須怪我頭添白,且喜逢君眼暫青。
jiù rèn zài yóu kōng jì mò, tóng nián qū shù bàn diāo líng.
舊任再游空寂寞,同年屈數半凋零。
hé dāng zhǎn jǐn píng biān cè, tú shǐ qín mín dé mǐ níng.
何當展盡平邊策,圖使秦民得敉寧。
“尚淹符竹守臨涇”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