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金谷園中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谷園中柳”出自唐代李益的《上洛橋》,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jīn gǔ yuán zhōng liǔ,詩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金谷園中柳”全詩

    《上洛橋》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分類: 懷古

    作者簡介(李益)

    李益頭像

    李益(746-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

    上洛橋賞析

      “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之亂后,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人春日獨上洛陽橋,北望金谷園,即景詠懷,以寄感慨。

      它先寫目中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中擺動,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條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榮的好風景。然后寫心中情。面對這一派好景,此時只有詩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華的洛陽橋上,覺得分外冷落,不勝感慨系之。

      詩的主題思想是抒發好景不長、繁華消歇的歷史盛衰的感慨,新意無多。它的妙處在于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所造成的獨特意境和情調。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現時繁華,這樣的構思是為了激發人們對現實的關注,而不陷于歷史的感慨,發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輕快形象起興,仿佛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切,這樣的手法是含蓄深長的。換句話說,它從現實看歷史,以歷史照現實,從歡樂到憂傷,由輕快入深沉,巧妙地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遐遠而深峻,相當典型地表現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時代脈搏。應當說,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詩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即興佳作。

    “金谷園中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luò qiáo
    上洛橋

    jīn gǔ yuán zhōng liǔ, chūn lái shì wǔ yāo.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nà kān hǎo fēng jǐng, dú shàng luò yáng qiáo.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金谷園中柳”平仄韻腳

    拼音:jīn gǔ yuán zhōng liǔ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金谷園中柳”的相關詩句

    “金谷園中柳”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金谷園中柳”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金谷園中柳”出自李益的 《上洛橋》,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