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鶗鴃鳴時春事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鶗鴃鳴時春事空”全詩
已拚江草無情綠,不奈山花恣意紅。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是宋代詩人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
鶗鴃鳴時春事空,
菰蒲葉小未成叢。
已拚江草無情綠,
不奈山花恣意紅。
中文譯文:
山鳥啼叫時,春天的景象顯得空曠,
菰蒲的葉子還未形成一片茂密的叢生。
江邊的草已經竭盡全力,但仍然無情地呈現出綠色,
可山間的花卻隨意地綻放成紅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感。
詩的開頭寫到鶗鴃(音:tí guā)鳥鳴的時候,春天的景象顯得空曠。鶗鴃是一種常見的鳥類,它的鳴叫往往是春天來臨的象征,然而在這里,它的鳴叫卻沒有帶來豐盛的春意,反而讓人感到空虛。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菰蒲葉子的情況。菰蒲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它的葉子通常會形成茂密的叢生,但此時菰蒲葉子還很小,未能形成一片茂密的景象。這種描寫可以被理解為春天的生機尚未完全展開,還處于初期的狀態。
然后,詩人轉向江邊的草。他說江邊的草已經拼盡全力,盡管已經呈現出了綠色,但卻沒有情感上的共鳴。這里的草可以視為春天的象征,它已經努力生長,但卻不能給人以真切的感受和情感。
最后,詩人寫到山中的花。他說山中的花隨意地綻放成紅色,表達了花朵在山間自由自在地開放的姿態。相比之下,前文中的菰蒲和江邊的草被描繪為受限制、缺乏情感的形象,而山花則展現了自由奔放、充滿情感的特點。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折射出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中的菰蒲和江邊的草可以被視為春天的象征,而山花則代表著自由和情感的迸發。通過對比不同景物的表現,詩人傳達了對春天生機的渴望和對人生多姿多彩的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熱愛,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感悟之情。
“鶗鴃鳴時春事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yún chūn rì zá xìng wǔ shǒu
次韻子云春日雜興五首
tí jué míng shí chūn shì kōng, gū pú yè xiǎo wèi chéng cóng.
鶗鴃鳴時春事空,菰蒲葉小未成叢。
yǐ pàn jiāng cǎo wú qíng lǜ, bù nài shān huā zì yì hóng.
已拚江草無情綠,不奈山花恣意紅。
“鶗鴃鳴時春事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