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消群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色消群枉”全詩
金輝余列火,玉價自連城。
正色消群枉,高風聳后生。
君王問黃發,猶僅陟臺衡。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挽詞三首》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挽詞三首》是宋代詩人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納推耆德,
朝端藹直聲。
金輝余列火,
玉價自連城。
正色消群枉,
高風聳后生。
君王問黃發,
猶僅陟臺衡。
詩意:
這首詩詞是韓元吉為了悼念政治家和學者張公而寫的挽詞。詩中表達了對張公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華的贊美,同時也抒發了對其離世的惋惜之情。詩人以張公為榜樣,呼吁君王能夠推崇具備耆德(年長者的德行)和推崇德才兼備的人,以實現政治的清明和社會的進步。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張公的敬仰和對他離世的痛惜之情。詩人首先稱贊張公是一個年少時就能夠理解推崇耆德(年長者的德行)的人,而他在政府中的言行舉止也是端莊而直接的。金輝、玉價是指張公的品德和才華,金和玉都是珍貴而寶貴的象征,張公的價值就如同連城的寶玉一樣珍貴。
接下來,詩人以張公為楷模,表達了對清正廉潔的政治風氣的向往。他希望能夠消除群眾中的偏見,正視公正的標準,以期望政治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高風聳后生表達了對張公高尚風范的敬佩,同時也暗示著他的離世給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空缺。
最后兩句是對君王的建議,詩人希望君王能夠向張公一樣,向那些擁有豐富經驗和卓越才華的年長者請教,以便能夠治理國家如登上臺階一樣得心應手。黃發指的是年長者的頭發已經變白,陟臺衡則是指登上政治舞臺,成為重要的決策者。這樣的建議旨在提醒君王要重視智者的意見,以實現政治的清明和社會的進步。
總而言之,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張公的崇敬和對政治清明的向往,同時也蘊含了對君王的勸誡和期望。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張公的贊美,呼吁人們追求高尚的德行和才華,為社會的進步和政治的清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色消群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zhì zhèng cān zhèng dà zī zhāng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挽詞三首
shǎo nà tuī qí dé, cháo duān ǎi zhí shēng.
少納推耆德,朝端藹直聲。
jīn huī yú liè huǒ, yù jià zì lián chéng.
金輝余列火,玉價自連城。
zhèng sè xiāo qún wǎng, gāo fēng sǒng hòu shēng.
正色消群枉,高風聳后生。
jūn wáng wèn huáng fà, yóu jǐn zhì tái héng.
君王問黃發,猶僅陟臺衡。
“正色消群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