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帙有離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縹帙有離塵”全詩
譚經至白首,投老漫青綸。
北去曾乘險,南歸益自珍。
要知超悟處,縹帙有離塵。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挽十一伯奉議四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十一伯奉議四首》是黃公度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弓鐵工匠的傳承與成就,以及他在歲月中的堅持和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如下:
第一首:
弓冶傳家學,才名觀國賓。
譚經至白首,投老漫青綸。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弓冶技藝的世代傳承和才名在國家宴會上得到賞識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對傳統工藝和人才的敬佩。譚經是這門技藝的傳人,他投身其中,至今已經白發蒼蒼,但他的心境依然年輕。這里的"漫青綸"意指譚經仍然保持著年輕的熱情和活力。
第二首:
北去曾乘險,南歸益自珍。
要知超悟處,縹帙有離塵。
這一部分描述了譚經曾經北去冒險,南歸后更加珍惜自己的成就和經歷。"超悟處"指的是他在某個境界上超越了常人的理解,"縹帙有離塵"則表達了他在這個境界中超越塵世的狀態。
《挽十一伯奉議四首》通過描繪弓冶傳承的故事,以及譚經在歲月中的堅持和追求,傳達了對傳統工藝和人才的贊美。這首詩詞中充滿了對技藝和精神追求的敬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超越凡俗的追求和理解的渴望。
“縹帙有離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shí yī bó fèng yì sì shǒu
挽十一伯奉議四首
gōng yě chuán jiā xué, cái míng guān guó bīn.
弓冶傳家學,才名觀國賓。
tán jīng zhì bái shǒu, tóu lǎo màn qīng lún.
譚經至白首,投老漫青綸。
běi qù céng chéng xiǎn, nán guī yì zì zhēn.
北去曾乘險,南歸益自珍。
yào zhī chāo wù chù, piāo zhì yǒu lí chén.
要知超悟處,縹帙有離塵。
“縹帙有離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