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春葩映短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寂春葩映短墻”全詩
無情幽鳥背人去,不慣村童笑客狂。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題翠峰寺西軒》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翠峰寺西軒》
朝代:宋代
作者:黃公度
寂寂春葩映短墻,
半山松竹奏笙簧。
無情幽鳥背人去,
不慣村童笑客狂。
中文譯文:
靜謐的春花倚短墻,
半山的松竹奏起笙簧。
無情的幽鳥背離人群,
不習慣鄉村孩童嘲客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翠峰寺的西軒景象。春天的花朵在寂靜中倚靠在矮墻上,半山的松樹和竹子奏起了悠揚的笙簧聲。然而,一只無情的幽鳥卻飛離了人群,不再理會人們的存在。詩中還表達了村童對陌生客人的戲弄與嘲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與自然的互動。春花映短墻,展現了生命力勃發的春天景象,同時也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半山的松竹奏出笙簧聲,使人聯想到山間的清幽與寧靜,給人以絲絲涼爽之感。然而,詩中的幽鳥卻背離了人群,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獨立自由的意味。最后兩句則揭示了村童對陌生客人的態度,展示了鄉村孩童天真率直的性格。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村童與客人的對比,也體現了作者對純真與世俗之間的沖突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寧靜、超然和自由的意境,引發讀者對人生、自然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
“寂寂春葩映短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cuì fēng sì xī xuān
題翠峰寺西軒
jì jì chūn pā yìng duǎn qiáng, bàn shān sōng zhú zòu shēng huáng.
寂寂春葩映短墻,半山松竹奏笙簧。
wú qíng yōu niǎo bèi rén qù, bù guàn cūn tóng xiào kè kuáng.
無情幽鳥背人去,不慣村童笑客狂。
“寂寂春葩映短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