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自憶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如自憶還”全詩
解帶依芳草,支頤想故山。
人行九州路,樹老五陵間。
誰道臨邛遠,相如自憶還。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茂陵村行贈何兆》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茂陵村行贈何兆
春天黃鳥囀,野徑白云間。
解帶依芳草,支頤想故山。
人行九州路,樹老五陵間。
誰道臨邛遠,相如自憶還。
中文譯文:
茂陵村里行,送給何兆
春天黃鳥囀,野徑白云間。
解開束帶依偎在芳草旁,支頤思念故山。
行走九州之路,樹木已老去,五陵之間。
誰說臨邛遙遠,相如自己也想起歸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茂陵村的行走景象,并將思念之情融入其中。
首先,詩人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黃鳥鳴叫,野徑之間彌漫著白云,給人一種明快、歡愉的感覺。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解開束帶,依偎在芳草旁,支頤思念故山。這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身邊的自然景觀來引起情感的共鳴。
然后,詩人描繪了自己行走在九州之路上,看到樹木已經老去,這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五陵之間指的是地名,這里可能是指附近的墓地。描寫樹木老去可以理解為對死亡與離別的思考,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感慨。
最后,詩人提問誰會說臨邛遙遠,自己也回憶起歸來。臨邛指的是地名,這里可能指的是離詩人所在地較遠的地方。詩人在這里表示,無論是哪里,只要回憶起故鄉,都會讓他追憶起回家的渴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行走和思念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既有抒情的情感,又有對人生和離別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沉而又略帶憂傷的感覺。
“相如自憶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o líng cūn xíng zèng hé zhào
茂陵村行贈何兆
chūn tiān huáng niǎo zhuàn, yě jìng bái yún jiān.
春天黃鳥囀,野徑白云間。
jiě dài yī fāng cǎo, zhī yí xiǎng gù shān.
解帶依芳草,支頤想故山。
rén xíng jiǔ zhōu lù, shù lǎo wǔ líng jiān.
人行九州路,樹老五陵間。
shuí dào lín qióng yuǎn, xiàng rú zì yì hái.
誰道臨邛遠,相如自憶還。
“相如自憶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