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車多少盡嬋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后車多少盡嬋娟”全詩
鬧里傳呼大官過,后車多少盡嬋娟。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觀燈口號》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燈口號》是宋代詩人姜夔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人們在燈節期間觀賞花燈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燈光的美麗和喧囂的場景。
譯文:
游人總戴孟家蟬,
爭托星球萬眼圓。
鬧里傳呼大官過,
后車多少盡嬋娟。
詩意:
《觀燈口號》以花燈為主題,表達了燈節的熱鬧場景和游人觀燈的歡樂心情。詩中描述了人們佩戴著孟家蟬,紛紛舉起星球般閃爍的燈籠,熙熙攘攘地走過繁華的鬧市。隨著大官的經過,車隊的尾隨,璀璨的花燈在夜晚中散發出迷人的光芒,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美好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生動細致的筆觸描繪了燈節的熱鬧景象,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繁華的鬧市之中。首句"游人總戴孟家蟬"中的"孟家蟬"指的是一種燈籠,形狀酷似蟬。游人們戴著這種特殊的燈籠,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氛圍。"爭托星球萬眼圓"一句中,"星球"形容燈籠亮起后的效果,給人以耀眼如星的感受,"萬眼圓"則形象地描繪了繁星般的燈光。通過這些描寫,詩人成功地展現了花燈的美麗和燦爛。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描繪了大官經過和車隊尾隨的場景,凸顯了燈節期間的喧囂和熱鬧。"鬧里傳呼大官過,后車多少盡嬋娟"這兩句以描寫手法為主,通過聲音傳遞出熱鬧的氛圍。大官的經過和車隊的尾隨使得整個節日更加熱鬧喧囂,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和興奮。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燈節的場景,將人們觀燈的喜悅和熱鬧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描寫,讀者可以感受到燈光的美麗和璀璨,以及節日的喜慶氛圍。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大官經過和車隊尾隨,增添了節日的喧囂感,使整個詩詞更具生動感和節日氣氛。
“后車多少盡嬋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dēng kǒu hào
觀燈口號
yóu rén zǒng dài mèng jiā chán, zhēng tuō xīng qiú wàn yǎn yuán.
游人總戴孟家蟬,爭托星球萬眼圓。
nào lǐ chuán hū dà guān guò, hòu chē duō shǎo jǐn chán juān.
鬧里傳呼大官過,后車多少盡嬋娟。
“后車多少盡嬋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