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不愿縣金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書生不愿縣金印”全詩
長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誰知別有天。
鼓吹后車喧水際,旌旗前騎簇花邊。
書生不愿縣金印,只覓揚州騎鶴錢。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是劉過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情感和對平江(指地名)的思念之情。
詩詞以描繪行程的細節展開,描述了作者已經準備好離開都城,準備乘船離開的情景。然而,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不禁感到留連之情,對這座城市的離別產生了一絲惋惜之情。
接著,詩詞描繪了長安城在遠處的景象,作者在望著長安,感到空寂之中充滿了悲傷。這一情節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在第三、第四句中,詩詞轉向描繪行進的隊伍。鼓吹聲、車輛聲和旌旗的飛揚形成了喧囂的場景,人們簇擁在花邊旁,這是一幅熱鬧而繁忙的畫面。
最后兩句中,詩詞提到了書生(指學子)不愿意接受縣級官職的金印,而是尋求到揚州謀求生活。這里有一種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行程和城市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情感。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繁忙的行進隊伍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的描寫,使整首詩更加豐富多樣。
“書生不愿縣金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yuán wén chāng zhī píng jiāng wǔ shǒu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
yǐ biàn xíng dū yù qù chuán, gè zhōng yīn dé shǎo liú lián.
已辨行都欲去船,個中因得少留連。
cháng ān zài wàng kōng bēi rì, cì shǐ shéi zhī bié yǒu tiān.
長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誰知別有天。
gǔ chuī hòu chē xuān shuǐ jì, jīng qí qián qí cù huā biān.
鼓吹后車喧水際,旌旗前騎簇花邊。
shū shēng bù yuàn xiàn jīn yìn, zhǐ mì yáng zhōu qí hè qián.
書生不愿縣金印,只覓揚州騎鶴錢。
“書生不愿縣金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