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上下爾自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智愚上下爾自異”全詩
畢竟昌黎仍舊好,何曾人說段文昌。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役誠齋》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役誠齋》是宋代詩人劉過的作品。這首詩通過對智愚的對比,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相對性。詩人以短長、公差為比喻,展示了智慧和愚笨之間的差距。
詩意:這首詩以智愚的差異為主題,強調了人們智慧的不同和短長之處。詩人認為,即使是富有智慧的人也存在短處,而愚笨的人也有長處。因此,他認為智慧與愚笨并不絕對,而是相對而言的。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智慧和愚笨的對比,揭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相對性。詩中的"智愚"和"短長"都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詩人以巧妙的比喻,將人們的智慧和愚笨歸結為個體差異,暗示了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詩詞的中文譯文:
聰明和愚蠢,各有不同,
無法用寸量公平長短。
畢竟昌黎仍然美好,
誰曾說過段文昌不好。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通過對智慧和愚笨的對比,作者傳達了一種包容和寬容的態度。他認為,無論是智者還是愚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這種對人性的多樣性和相對性的認識,使這首詩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啟示意義。
“智愚上下爾自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chéng zhāi
役誠齋
zhì yú shàng xià ěr zì yì, jǐn cùn bù chà gōng duǎn cháng.
智愚上下爾自異,盡寸不差公短長。
bì jìng chāng lí réng jiù hǎo, hé zēng rén shuō duàn wén chāng.
畢竟昌黎仍舊好,何曾人說段文昌。
“智愚上下爾自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