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欲談嫌許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月欲談嫌許事”全詩
風月欲談嫌許事,山川不險似人心。
使君德量發天遠,舉子科名自陸沉。
秋氣未悲先淚下,黃花雖好不曾簪。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淮地區的官員紛紛爭相炫耀權勢,猶如繁星點點。我尋求自己的知音何處可尋呢?風月之間,我想談論的事情卻被嫌棄。山川雖然不險峻,卻比不上人心的復雜。張使君以德量發,事業廣闊如天空。那些考中科舉的才子們,卻只沉迷于功名之中。秋天的氣息還未帶來悲傷,我的淚水已經先行流下。黃花雖美好,但我從未佩戴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江淮地區官場的繁雜和復雜。詩人感慨自己在權勢和名利面前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尋找到真正的知音。他對風月之間的閑談感到失望,因為人們只關注功利,對真正的情感和思考漠不關心。詩人贊美了張使君的德行和胸懷,但對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祿的士子們感到遺憾和無奈。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孤寂和內心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世俗功利的失望和思考。詩中的江淮冠蓋鬧如林,形象地描繪了官場權勢的繁雜和喧囂。詩人對自己的迷茫和尋求真正知音的苦惱表達了內心的無奈和困擾。作者通過對山川和人心的對比,暗示了雖然自然山水不險峻,但人心卻更加復雜。詩人對張使君的贊美,是對真正德行高尚的人的稱頌,對功名利祿的批判也是對士子們的警示。最后,詩人以秋氣未悲先淚下、黃花雖好不曾簪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寂和悲傷,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卻被現實所限制。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官場的復雜和人心的善惡,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思考和對真正價值的追求。詩句簡練而意味深長,情感真摯而內斂。通過對現實的揭示和對內心的反思,詩人展現了對理想和真實的追求,呈現出了一種在世俗紛擾中保持獨立思考和淡泊名利的態度。
“風月欲談嫌許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óu yí zhēn chéng zhāng shǐ jūn
再游儀真呈張使君
jiāng huái guān gài nào rú lín, qiú yī jǐ zhī hé chǔ xún.
江淮冠蓋鬧如林,求一己知何處尋。
fēng yuè yù tán xián xǔ shì, shān chuān bù xiǎn shì rén xīn.
風月欲談嫌許事,山川不險似人心。
shǐ jūn dé liàng fā tiān yuǎn, jǔ zǐ kē míng zì lù chén.
使君德量發天遠,舉子科名自陸沉。
qiū qì wèi bēi xiān lèi xià, huáng huā suī hǎo bù céng zān.
秋氣未悲先淚下,黃花雖好不曾簪。
“風月欲談嫌許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