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水泠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水泠泠”全詩
誤疑鳴珂聲,不知水泠泠。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玉佩》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玉佩》
朝代:宋代
作者:劉過
玉佩掛在室內,我躺在云屋的床榻上。我側臥著,細心傾聽著周圍的聲音。我錯誤地懷疑那聲音是鳴珂的聲音,實際上卻是清澈的水流聲。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一個云屋中以及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思考。詩人躺在床上,靜靜地傾聽著周圍的聲音,引發了他內心的疑惑和錯覺。他錯誤地將水流聲誤認為是鳴珂的聲音,這表明他對環境的感知和認知出現了一些偏差。
通過這種錯覺,詩人傳達了一種錯綜復雜的感覺和思考。這首詩揭示了人類感知和認知的主觀性,以及我們對于外界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誤解和錯誤。詩人以一種細膩的方式表達了對于自身感知能力的懷疑和對于真實性的追求。
這首詩中運用了錯覺和對比的手法,通過對聲音的錯覺和對水流聲的描述,詩人展示了他對于感知和認知的獨特觀察。這種觀察引發了他對真實和虛幻之間的界限的思考,同時也折射出人類在感知世界時常常受到錯覺和主觀思維的影響。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微妙的方式揭示了人類感知和認知的復雜性,通過錯覺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于真實和虛幻之間邊界的思考。這使得這首詩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深度,引發人們對于自身感知能力和對外界的理解方式的思考。
“不知水泠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guō xī lǚ shí dòng èr shí yǒng yù pèi
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玉佩
jiè tà wò yún wū, yī zhěn zǐ xì tīng.
借榻臥云屋,欹枕仔細聽。
wù yí míng kē shēng, bù zhī shuǐ líng líng.
誤疑鳴珂聲,不知水泠泠。
“不知水泠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