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體能勝饑渴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體能勝饑渴無”全詩
此時疾首念鑾輿,玉體能勝饑渴無。
危城屑麴驚云擾,簠簋無光天座杳。
奮戈儻未雪深仇,我食雖甘何忍飽。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四不忍》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不忍》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草邊飛騎如煙滅,
拉獸摧斑食其血。
此時疾首念鑾輿,
玉體能勝饑渴無。
危城屑麴驚云擾,
簠簋無光天座杳。
奮戈儻未雪深仇,
我食雖甘何忍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戰亂年代的景象。飛馬在草地上疾馳而過,如同一道煙霧般瞬間消失。戰士們用弓箭射殺野獸,享用它們的鮮血。此時,作者心急如焚,思念著遠方的皇帝,但他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饑渴的狀態。危城中的糧食短缺,人們只能吃下殘羹剩飯,天空中彌漫著燒烤的氣味。在這個困境中,作者仍然奮發圖強,發誓要為深仇雪恨,雖然他的食物不夠,但他卻選擇忍饑挨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年代的殘酷景象,展現了作者在困境中堅忍不拔的品質。詩中的畫面刻畫了草地上飛馳的騎兵和戰士們獵殺野獸的場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煙火和血腥的戰爭環境。通過對食物匱乏和困境的描述,詩人展現了人們在嚴酷的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壓力。
詩中的"草邊飛騎如煙滅,拉獸摧斑食其血"表達了戰場上快速移動和殘酷廝殺的景象,強調了生死懸殊的環境。"此時疾首念鑾輿,玉體能勝饑渴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統治者的忠誠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即使自己饑腸轆轆,也不會貪圖享受。
整首詩字數不多,卻通過生動的形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戰亂年代的深刻感悟和對忍饑挨餓的堅持。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困境中仍然追求正義和報仇的決心,給人以啟示和鼓舞。
“玉體能勝饑渴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bù rěn
四不忍
cǎo biān fēi qí rú yān miè, lā shòu cuī bān shí qí xuè.
草邊飛騎如煙滅,拉獸摧斑食其血。
cǐ shí jí shǒu niàn luán yú, yù tǐ néng shèng jī kě wú.
此時疾首念鑾輿,玉體能勝饑渴無。
wēi chéng xiè qū jīng yún rǎo, fǔ guǐ wú guāng tiān zuò yǎo.
危城屑麴驚云擾,簠簋無光天座杳。
fèn gē tǎng wèi xuě shēn chóu, wǒ shí suī gān hé rěn bǎo.
奮戈儻未雪深仇,我食雖甘何忍飽。
“玉體能勝饑渴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