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風發素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承風發素涼”全詩
眼孤猶眩彩,鼻熟不知香。
向月資清潤,承風發素涼。
眾芳如不忌,移植近瀟湘。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次韻茂元茉莉花詩二首》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茂元茉莉花詩二首》是宋代劉子翚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三尺婆娑樹,千英一律妝。
眼孤猶眩彩,鼻熟不知香。
向月資清潤,承風發素涼。
眾芳如不忌,移植近瀟湘。
中文譯文:
高達三尺的婆娑樹,千英尺的婀娜姿態。
花朵妖嬈,眼睛仿佛迷失在色彩中,鼻子卻無法辨別芬芳。
向著明月借取清爽的濕潤,受風吹拂散發出清涼的氣息。
這些芳香之花仿佛不介意相互競爭,移植到靠近瀟湘的地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茉莉花為主題,通過對茉莉花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花朵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使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以及富有意境的比喻和象征,表達了作者對茉莉花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首聯描述了茉莉花樹的高大和靈動之美,樹上開滿了婀娜多姿的花朵,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通過"婆娑樹"和"一律妝"的描繪,將茉莉花的姿態和妝容進行了隱喻,展示了花朵的婀娜和美麗。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作者對花朵的觀察。作者發現,花朵的色彩絢爛奪目,讓人眼花繚亂,但卻無法辨別出花朵的香氣。這種視覺和嗅覺的錯位,強調了花朵的美麗和神秘感,也表達了作者對茉莉花香氣的向往和渴望。
下聯以自然元素月亮和風為背景,進一步展示了茉莉花的特質。作者借助明月的清輝,形容茉莉花花朵的清新濕潤,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花朵的清爽之美。同時,通過"承風發素涼"的描寫,將花朵與風的涼爽相聯系,增添了詩詞的清新氛圍。
末聯則表達了茉莉花在花海中的獨特魅力。眾多花卉中,茉莉花似乎不與其他花朵爭奪,它們愿意相互接近,共同綻放在瀟湘的附近。這種描寫展示了茉莉花的柔和和諧,以及其獨特的魅力,也傳遞出一種相互包容和和睦共處的美好寓意。
通過對茉莉花的細致描寫和意象的運用,《次韻茂元茉莉花詩二首》展示了作者對美麗的茉莉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茉莉花的姿態和美麗,通過對花朵的形態、色彩和香氣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茉莉花的深情追求和向往。整首詩詞以清新、柔和的意境貫穿始終,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受。同時,通過與月亮、風和其他花卉的對比和聯系,揭示了茉莉花的獨特之處和與眾不同的美麗。整首詩詞以茉莉花的形象為主線,將自然景觀與情感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示了作者對茉莉花的情感追溯和美的追求。
“承風發素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mào yuán mò lì huā shī èr shǒu
次韻茂元茉莉花詩二首
sān chǐ pó suō shù, qiān yīng yī lǜ zhuāng.
三尺婆娑樹,千英一律妝。
yǎn gū yóu xuàn cǎi, bí shú bù zhī xiāng.
眼孤猶眩彩,鼻熟不知香。
xiàng yuè zī qīng rùn, chéng fēng fā sù liáng.
向月資清潤,承風發素涼。
zhòng fāng rú bù jì, yí zhí jìn xiāo xiāng.
眾芳如不忌,移植近瀟湘。
“承風發素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