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誰草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興誰草詔”全詩
貧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寶劍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興誰草詔,君盍在承明。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和徐從道韻二首》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徐從道韻二首》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拂袖歸來日,
柴門稚子迎。
貧甘守藜藿,
名不愧公卿。
寶劍空藏匣,
良弨惜解檠。
中興誰草詔,
君盍在承明。
譯文:
拂袖歸來的那一天,
稚子在柴門口迎接。
雖貧窮卻樂意守著藜藿,
名聲不辱公卿之位。
寶劍空放在匣中,
良弓舍不得解下弦索。
中興時誰在起草詔令,
君啊,何不在朝廷承明之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歸家的情景,袖袂輕拂,回到家中,自己的孩子稚氣可愛地迎接,展現了家庭的溫馨和幸福。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態度。雖然生活貧困,但作者樂意守著藜藿(指一種普通的糧食作物),并不以貧窮為恥,認為名聲并不辱沒了公卿的身份。這表達了作者對清貧生活的坦然和堅守的態度,強調了內在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的重要性。
后兩句涉及到武器和政治,寶劍空放在匣中,良弓舍不得解下弦索,表達了作者對武力的珍視和保留的態度。最后兩句提到了中興時誰在起草詔令,呼喚君主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暗示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君主賢明的期望。
整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庭、貧窮、高尚品格和國家興盛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作者堅毅的人生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中興誰草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ú cóng dào yùn èr shǒu
和徐從道韻二首
fú xiù guī lái rì, zhài mén zhì zǐ yíng.
拂袖歸來日,柴門稚子迎。
pín gān shǒu lí huò, míng bù kuì gōng qīng.
貧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bǎo jiàn kōng cáng xiá, liáng chāo xī jiě qíng.
寶劍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zhōng xīng shuí cǎo zhào, jūn hé zài chéng míng.
中興誰草詔,君盍在承明。
“中興誰草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