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聲名動漢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有聲名動漢廷”全詩
午夢溪聲搖戶牖,夜吟花影轉廂營。
已甘衰病安堯壤,豈有聲名動漢廷。
好事髯翁每相過,幅巾藜杖喜逢迎。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次韻溫其見寄長句》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溫其見寄長句》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拂衣歸去隱巖扃,
穿過門扉回到山中,
世事多變,人經歷了很多。
午夢時,聽到溪水的聲音拂動著窗戶。
夜晚吟唱,花影在廂房中轉動。
我已經滿足于在安堯的土地上度過衰老和疾病,
怎么可能有聲名動搖漢廷的事情發生。
善事常常遇見髯翁,
他身穿幅巾,手執藜杖,對于我的到來感到高興。
詩意: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歸隱山林的人物,表達了對世事變遷和人生經歷的感慨。詩人在山中靜思時,午夢聽到溪水的聲音,晚上吟唱時看到花影轉動,這些景象使他感到寧靜和滿足。他已經安于在安堯的土地上度過晚年,不再追求聲名和權勢。而在他的歸隱生活中,他常常遇到一個善良之人,他以喜悅和歡迎的心態接待詩人。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歸隱山林的人的寧靜和滿足。詩中的山水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詩人表達了對世事繁忙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平凡生活中善良之人的感激和贊美。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歸隱者的生活狀態,讓人感受到平和寧靜的氛圍。
“豈有聲名動漢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ēn qí jiàn jì cháng jù
次韻溫其見寄長句
fú yī guī qù yǐn yán jiōng, shì shì yōu yōu yì bǎo jīng.
拂衣歸去隱巖扃,世事悠悠亦飽經。
wǔ mèng xī shēng yáo hù yǒu, yè yín huā yǐng zhuǎn xiāng yíng.
午夢溪聲搖戶牖,夜吟花影轉廂營。
yǐ gān shuāi bìng ān yáo rǎng, qǐ yǒu shēng míng dòng hàn tíng.
已甘衰病安堯壤,豈有聲名動漢廷。
hǎo shì rán wēng měi xiāng guò, fú jīn lí zhàng xǐ féng yíng.
好事髯翁每相過,幅巾藜杖喜逢迎。
“豈有聲名動漢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