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不暇論興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來不暇論興廢”全詩
黃沙日傍荒臺落,綠樹入穿廢苑行。
遺恨分香憐晚節,勝游飛蓋想高情。
我來不暇論興廢,一點西山入眼明。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過鄴中》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鄴中》是劉子翚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逐鹿營營一夢驚,
追逐鹿群,熱鬧喧囂,一夢醒來卻覺得驚訝。
事隨流水去無聲。
一切事物隨著流水一樣無聲地消逝。
黃沙日傍荒臺落,
黃色的沙土在太陽的照射下,傾瀉在荒涼的臺地上。
綠樹入穿廢苑行。
綠色的樹木穿過廢棄的宮苑漫步而行。
遺恨分香憐晚節,
對于留下的遺憾,分散成了香煙,憐憫著晚年的孤獨。
勝游飛蓋想高情。
回憶勝利的游獵,心中充滿了崇高的情感。
我來不暇論興廢,
我來到這里卻沒有時間去評述興盛和衰敗,
一點西山入眼明。
只能看到一絲西山的景色,卻能洞察一切的明了。
這首詩以流暢的筆觸描繪了過去的輝煌與現實的幻滅之間的對比。作者通過描述追逐繁榮的場景,表達了對于光輝歲月的追求與驚嘆,然而現實卻是一切事物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無聲地消逝。黃沙覆蓋了曾經的繁華,綠樹穿過廢棄的宮苑,暗示著時光的無情與滄桑。詩人對于過去的榮耀與勝利抱有懷念之情,但也意識到自己現在的無力和時光的不可逆轉。
在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評述興盛與衰敗的無暇,他只能看到一絲西山的景色,但卻能透過這一點景色,洞察到一切的真相和道理。這種深邃的洞察力使得詩人能夠超越物質的變遷,從中體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整首詩字句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于過去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同時,詩中所蘊含的智慧和洞察力也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深遠的意義。
“我來不暇論興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yè zhōng
過鄴中
zhú lù yíng yíng yī mèng jīng, shì suí liú shuǐ qù wú shēng.
逐鹿營營一夢驚,事隨流水去無聲。
huáng shā rì bàng huāng tái luò, lǜ shù rù chuān fèi yuàn xíng.
黃沙日傍荒臺落,綠樹入穿廢苑行。
yí hèn fēn xiāng lián wǎn jié, shèng yóu fēi gài xiǎng gāo qíng.
遺恨分香憐晚節,勝游飛蓋想高情。
wǒ lái bù xiá lùn xīng fèi, yì diǎn xī shān rù yǎn míng.
我來不暇論興廢,一點西山入眼明。
“我來不暇論興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