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唯有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報恩唯有死”全詩
因令白馬將,兼道覓封侯。
略地關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騁猿臂,承箭惜貂裘。
設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
報恩唯有死,莫使漢家羞。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李端創作的《送彭將軍云中覲兄》。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聞說蒼鷹守,
今朝欲下鞲。
因令白馬將,
兼道覓封侯。
略地關山冷,
防河雨雪稠。
翻弓騁猿臂,
承箭惜貂裘。
設伏軍謀密,
坑降塞邑愁。
報恩唯有死,
莫使漢家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彭將軍準備前往云中覲見他的兄長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彭將軍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擔憂和期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將軍離去的壯志豪情和決心。首句“聞說蒼鷹守”,意味著聽聞將軍英勇無畏的事跡。接著,“今朝欲下鞲”,表明將軍在此刻決心離去。將軍駕馭白馬,以兼程之勢尋求功勛和封侯。作者提到了寒冷的關山、不斷降臨的河流雨雪,描繪了將軍在艱苦環境中奮勇前行的形象。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將軍英勇的戰斗姿態和對身上貴重物品的珍惜。將軍猶如猿猴般翻轉弓臂,承擔著箭矢,同時也珍惜著自己身上的貂裘。這一描寫凸顯了將軍的英勇和忠誠。
詩的結尾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將軍的期望和憂慮。將軍設下伏兵,密謀戰略,但同時也有著降服敵人和保護邊塞的沉重責任。作者希望將軍為報答恩情,甘愿以生命來維護國家的榮譽,不讓漢家蒙羞。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展現了將軍的英勇和忠誠,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深情祝福和期望。它描繪了戰士離去的壯志豪情和憂慮,體現了當時邊塞將士的艱難境遇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報恩唯有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éng jiāng jūn yún zhōng jìn xiōng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
wén shuō cāng yīng shǒu, jīn zhāo yù xià gōu.
聞說蒼鷹守,今朝欲下鞲。
yīn lìng bái mǎ jiāng, jiān dào mì fēng hóu.
因令白馬將,兼道覓封侯。
lüè dì guān shān lěng, fáng hé yǔ xuě chóu.
略地關山冷,防河雨雪稠。
fān gōng chěng yuán bì, chéng jiàn xī diāo qiú.
翻弓騁猿臂,承箭惜貂裘。
shè fú jūn móu mì, kēng jiàng sāi yì chóu.
設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
bào ēn wéi yǒu sǐ, mò shǐ hàn jiā xiū.
報恩唯有死,莫使漢家羞。
“報恩唯有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