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三更淚濕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夜三更淚濕腮”全詩
三宮從此相分別,自勒潮頭白馬回。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悲傷的故事,表達了離別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昨夜三更,淚水濕了腮邊,
伍胥(指伍子胥)為何事情在夢中來?
三宮(指周幽王的后妃)自此分離,
自勒(指勒馬)潮頭,白馬回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悲傷情緒。詩人描述自己在三更時分流下的淚水,流到了腮邊,表達了他深深的悲傷和思念之情。接著,詩人提到了伍子胥,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忠臣,問他為何會在夢中出現。伍子胥是楚國的忠臣,他曾助楚莊王滅吳國,但后來卻被吳王背信棄義,這使得伍子胥深感失望和痛苦。詩人通過提及伍子胥,加深了詩詞中的悲傷和離別的主題。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三宮從此分離的情景。這里的三宮指的是周幽王的后妃,暗示了權力斗爭和宮廷紛爭的悲劇。這種分離不僅僅是妃嬪們被迫離開宮廷,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
最后兩句表達了自勒白馬潮頭的情景,意味著白馬即將回歸。白馬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視為吉祥的象征,這里可能暗示著希望和未來的到來。然而,整首詩詞的悲傷氣氛仍然占據主導,使得讀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憂傷和對過去的懷念。
總的來說,《湖州歌九十八首》通過抒發個人情感的方式,將離別、悲傷和思念融入其中。詩人通過生動的描寫和隱喻手法,展示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表達了對伍子胥和歷史悲劇的思考。這首詩詞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歷史背景下的復雜情緒和思考。
“昨夜三更淚濕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湖州歌九十八首
zuó yè sān gēng lèi shī sāi, wǔ xū hé shì mèng zhōng lái.
昨夜三更淚濕腮,伍胥何事夢中來。
sān gōng cóng cǐ xiāng fēn bié, zì lēi cháo tóu bái mǎ huí.
三宮從此相分別,自勒潮頭白馬回。
“昨夜三更淚濕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