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京城戰鼓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夜京城戰鼓哀”全詩
漁父生來載歌舞,滿頭白發見兵來。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越州(現為浙江紹興)戰亂時期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不安。
譯文:
兩座山峰云彩散去,何時才能再次綻放?昨夜京城傳來戰鼓的悲鳴。那位漁父生來就以歌舞為生,如今滿頭白發卻見到敵兵的到來。
詩意:
這首詩以越州的戰亂景象為背景,通過描寫兩座山峰的云彩散去和京城戰鼓的悲鳴,表達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不安和痛苦。詩中提到的漁父原本以歌舞為生,但如今他的頭發已經變白,這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悲傷的經歷。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戰爭對人民生活的摧殘和社會的動蕩,展現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深切關注和對和平的渴望。
賞析:
《越州歌二十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通過對兩座山峰云彩散去和京城戰鼓的描寫,表現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不安和恐懼感。漁父作為詩中的形象之一,生來載歌舞,但現在卻面臨戰亂的威脅,滿頭白發暗示了他經歷過的痛苦和不幸。整首詩通過這些形象,傳達了作者對戰爭的痛心和對和平的向往。
這首詩的詩意深沉,情感真摯,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對比,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痛苦生動地展現出來。它呼喚著人們對和平的珍視和對戰亂的警醒,使讀者深思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并希望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昨夜京城戰鼓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u gē èr shí shǒu
越州歌二十首
liǎng fēng yún xiāo jǐ shí kāi, zuó yè jīng chéng zhàn gǔ āi.
兩峰云銷幾時開,昨夜京城戰鼓哀。
yú fù shēng lái zài gē wǔ, mǎn tóu bái fà jiàn bīng lái.
漁父生來載歌舞,滿頭白發見兵來。
“昨夜京城戰鼓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