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管龍笙處處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鳳管龍笙處處吹”全詩
宮娥不識興亡事,猶唱宣和御制詞。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鳳管龍笙處處吹,
湖州城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息。
人民在太平盛世中心情愉悅。
宮廷中的宮娥們并不了解興亡事,
仍然歌唱著宣和帝的御制詞。
詩詞以湖州城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太平盛世的景象。鳳管和龍笙是傳統樂器,吹奏的聲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回蕩,象征著繁榮和歡樂。人民在和平時期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心情愉悅。然而,宮廷中的宮娥們卻對國家的興亡一無所知,仍然唱著宣和帝所作的御制詞,展現了她們與世隔絕的境況。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城市和宮廷的不同景象,折射出社會的現實和人們的命運。城市繁榮、人民歡樂的景象與宮廷的封閉和無知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統治者對民眾的漠視。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社會的關注。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思考,通過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傳遞出對和平與公正的渴望。同時,它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對樂府詩的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將當時社會現實與古代樂府詩的形式和題材相結合。
“鳳管龍笙處處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qí sì shí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
fèng guǎn lóng shēng chǔ chù chuī, dōu mín xīn lè tài píng shí.
鳳管龍笙處處吹,都民欣樂太平時。
gōng é bù shí xīng wáng shì, yóu chàng xuān hé yù zhì cí.
宮娥不識興亡事,猶唱宣和御制詞。
“鳳管龍笙處處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