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翁時剪作燒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鄰翁時剪作燒柴”全詩
萬種好花環曲徑,一泓流水繞香階。
高臺已見胡羊走,喬木惟聞蜀鳥哀。
檐外竹梅森似束,鄰翁時剪作燒柴。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賈魏公府》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賈魏公府》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重門猶釘舊桃牌,惆悵行人去不回。
重重大門仍然掛著舊時的桃木牌匾,我感到憂愁,行人離去再也不回來。
萬種好花環曲徑,一泓流水繞香階。
曲曲折折的小徑上環繞著各種美麗的花朵,一泓清澈的流水繞過香階。
高臺已見胡羊走,喬木惟聞蜀鳥哀。
高臺上已經看到胡羊在奔跑,只聽到喬木上哀鳴的蜀鳥聲。
檐外竹梅森似束,鄰翁時剪作燒柴。
屋檐外的竹子和梅花看起來像是捆綁在一起,鄰家的老翁時常剪下來燒作柴火。
詩意與賞析:
《賈魏公府》以描繪公府景物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細節的把握,展現了一個莊嚴富麗的公府景象。首句以"重門猶釘舊桃牌"揭示了公府的莊嚴和歷史沉淀,其中"重門"象征著門戶之嚴,"舊桃牌"則表明公府的歷史悠久。接著,詩人表達了對行人離去的惋惜之情,以"惆悵行人去不回"表現了離別的憂傷和無法挽回的遺憾。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公府內的自然景觀,以及流水環繞的香階,通過"萬種好花環曲徑,一泓流水繞香階"這樣絢麗的描寫,展示了公府的宏偉和雅致。花朵和流水的描繪形象生動,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美好的視覺感受。
接著,詩人以"高臺已見胡羊走,喬木惟聞蜀鳥哀"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胡羊的奔走和蜀鳥的哀鳴,使得整個景象更加生動有趣。這里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致觀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最后兩句以鄰翁剪柴的場景作為結束,通過描述竹梅捆綁和燒柴的場景,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樸實的氣息,表現了生活的平凡和詩人對日常生活的關注。
整首詩通過對公府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自然景觀和鄰里生活的關注,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與自然的交融之美的贊美。同時,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和對意象的運用,使得詩詞形象生動,意境深遠。
“鄰翁時剪作燒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 wèi gōng fǔ
賈魏公府
zhòng mén yóu dīng jiù táo pái, chóu chàng xíng rén qù bù huí.
重門猶釘舊桃牌,惆悵行人去不回。
wàn zhǒng hǎo huā huán qū jìng, yī hóng liú shuǐ rào xiāng jiē.
萬種好花環曲徑,一泓流水繞香階。
gāo tái yǐ jiàn hú yáng zǒu, qiáo mù wéi wén shǔ niǎo āi.
高臺已見胡羊走,喬木惟聞蜀鳥哀。
yán wài zhú méi sēn shì shù, lín wēng shí jiǎn zuò shāo chái.
檐外竹梅森似束,鄰翁時剪作燒柴。
“鄰翁時剪作燒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