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酬恩隔死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及酬恩隔死生”全詩
唯有夜猿知客恨,嶧陽溪路第三聲。
分類: 少年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劉侍郎》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劉侍郎》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寫了與劉侍郎共事的友誼和對他離世的感嘆之情。
詩中李端表示,有幾個人與他一同前往謝宣城,但卻未能完成回報恩情的任務,因為劉侍郎已經去世了。只有夜晚的猿猴才知道李端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因為他們曾一起在嶧陽的溪路上交往。最后一句“第三聲”也許是指劉侍郎在世時常在那里唱歌,現在只有那嶧陽的溪水聲音依舊。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們幾個人一同去謝宣城,
卻未能完成對你的回報。
只有夜猿知曉我的思念,
在嶧陽的溪路上第三次鳴叫。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劉侍郎友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通過描述夜晚的猿猴的叫聲和嶧陽溪的聲音,展示了劉侍郎的離世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懷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思考。整首詩凝結了友情與離別的情感,以及時光流轉的無情。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友人劉侍郎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給詩中的離別情感增添了一層意味,使整首詩富有韻味。
“未及酬恩隔死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shì láng
送劉侍郎
jǐ rén tóng qù xiè xuān chéng, wèi jí chóu ēn gé sǐ shēng.
幾人同去謝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
wéi yǒu yè yuán zhī kè hèn, yì yáng xī lù dì sān shēng.
唯有夜猿知客恨,嶧陽溪路第三聲。
“未及酬恩隔死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