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咄咄空書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時咄咄空書字”全詩
有時咄咄空書字,俗子寧知我輩心。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寄托情感之意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趙青山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追憶六館時光難覓,
形骸泥土淚痕深。
有時咄咄空書字,
俗人何知我輩心。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趙青山的思念之情。作者回憶起曾經在六館的美好時光,但現在已無法找到那樣的風流景象了。作者用"形骸泥土淚痕深"來形容離別的傷感之情,暗示著他們曾經的友情如今已成過去。詩中提到有時作者會寫信給趙青山,但這些信幾乎是空白的,因為常人很難理解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描寫六館的風流景象和離別的傷感,抒發了他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形骸泥土淚痕深"一句,形象地表達了離別帶來的傷痛和遺憾。最后兩句"有時咄咄空書字,俗人何知我輩心"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獨特的情感體驗,暗示著普通人難以理解他們之間的情誼。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形象描寫,作者將自己內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引發讀者對友情和離別的共鳴。
“有時咄咄空書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ào qīng shān tóng shě dàng sì shǒu
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
liù guǎn fēng liú bù kě xún, xíng hái tǔ mù lèi hén shēn.
六館風流不可尋,形骸土木淚痕深。
yǒu shí duō duō kōng shū zì, sú zǐ níng zhī wǒ bèi xīn.
有時咄咄空書字,俗子寧知我輩心。
“有時咄咄空書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