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轉柁向巴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巴東轉柁向巴西”全詩
生怕渡官搜著稅,巴東轉柁向巴西。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竹枝歌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竹枝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之一。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白頭漁父和他的白頭妻子的生活情景。漁父在夜晚經常在海上捕魚,有時甚至一整夜都沒有回家。他們擔心被官府征收過高的稅收,所以漁父選擇了轉移船只的位置,從巴東轉移到巴西,以避開官府的搜查。
這首詩詞通過漁父和妻子的生活描寫,抒發了他們艱辛的生活狀況和對稅收搜查的擔憂。詩詞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樸實而真摯的,展現了普通人對生活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憂慮。作者通過描寫他們的生活細節,展現了他們的勤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樸實的表達和情感的真實性。作者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漁父和妻子的生活,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體味到他們的辛勤勞作和對未來的不安。詩詞中的轉柁行動體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應對,展示了他們的智慧和勇氣。整首詩詞蘊含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宋代社會經濟狀況的一種寫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真實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普通漁父和他的妻子的生活場景,展示了他們對生活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擔憂。通過描寫他們的努力和智慧,作者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并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這首詩詞通過樸實的情感和生動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深入體驗到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社會思考。
“巴東轉柁向巴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zhī gē shí shǒu
竹枝歌十首
bái tóu yú fù bái tóu qī, wǎng dé yú duō yè bù guī.
白頭漁父白頭妻,網得魚多夜不歸。
shēng pà dù guān sōu zhe shuì, bā dōng zhuǎn duò xiàng bā xī.
生怕渡官搜著稅,巴東轉柁向巴西。
“巴東轉柁向巴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