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歌罷楚人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人歌罷楚人歌”全詩
一夜月明天漠漠,漢人歌罷楚人歌。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九》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九》是宋代作家汪元量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都市人們不知道戰爭的痛苦,他們在花叢中享受歡樂。夜晚月明,天空朦朧迷離,漢人歌唱完畢,楚人開始歌唱。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都市和鄉村生活的對比,表達了戰亂與和平、繁華與寧靜之間的差異。都市人們對于戰爭的痛苦毫不了解,他們沉浸在紛繁的娛樂中,而在鄉村中,人們在夜晚的月光下唱起歌來,流露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戰爭和和平之間的鮮明對比。首句“都人不識有干戈”揭示了都市人對戰爭的無知,他們生活在繁華的城市中,對于戰爭的殘酷與痛苦毫無體驗和認知。接著,“羅綺叢中樂事多”一句,描繪了都市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忙于享受娛樂和歡樂的時光。
第三句“一夜月明天漠漠”,通過描繪夜晚的月光朦朧迷離的景象,給人以一種溫馨而寧靜的感覺。最后兩句“漢人歌罷楚人歌”,則表達了鄉村人們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漢人”和“楚人”可以被理解為廣義的兩個不同地區的人民,他們都渴望戰爭結束,過上安寧祥和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示了作者對于和平生活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戰爭與和平、繁華與寧靜的對比,引發讀者對于社會現象和人性的深思。
“漢人歌罷楚人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qí èr shí jiǔ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九
dōu rén bù shí yǒu gān gē, luó qǐ cóng zhōng lè shì duō.
都人不識有干戈,羅綺叢中樂事多。
yī yè yuè míng tiān mò mò, hàn rén gē bà chǔ rén gē.
一夜月明天漠漠,漢人歌罷楚人歌。
“漢人歌罷楚人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