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得巨魚堪切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網得巨魚堪切膾”全詩
網得巨魚堪切膾,攜觴重上荔枝樓。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巴江》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巴江》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巴江鼓櫂興悠悠,野鹿銜花出峽頭。
網得巨魚堪切膾,攜觴重上荔枝樓。
【中文譯文】
巴江的船槳聲聲悠揚,野鹿銜著花朵從峽口飛出。
捕得的巨魚可供切割美味,攜酒再次登上荔枝樓。
【詩意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巴江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活動。詩人以生動的筆觸呈現了巴江的景象,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
首先,詩中的"巴江鼓櫂興悠悠"表現了巴江上的船槳聲,形容船只行駛在江上,船槳聲悠揚,使整個巴江河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接著,詩中出現了"野鹿銜花出峽頭"的景象。這一句描繪了一幅驚人的畫面,野鹿在峽谷中飛奔,嘴里叼著鮮花,增添了自然與野趣。
然后,詩人提到了"網得巨魚堪切膾"。這句話意味著漁民們在巴江中捕到了大魚,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也反映了當地的豐富水產資源。
最后,詩人說"攜觴重上荔枝樓",意味著他們再次攜帶酒杯上樓,可能是為了慶祝捕獲巨魚的豐收,也可能是為了享受江上的美景。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巴江的景色和其中發生的活動,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江水的波濤、野鹿的奔放和漁民的歡樂,融入其中,領略江南的風情和生活的美好。
“網得巨魚堪切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jiāng
巴江
bā gǔ zhào xìng yōu yōu, yě lù xián huā chū xiá tóu.
巴□鼓櫂興悠悠,野鹿銜花出峽頭。
wǎng dé jù yú kān qiè kuài, xié shāng zhòng shàng lì zhī lóu.
網得巨魚堪切膾,攜觴重上荔枝樓。
“網得巨魚堪切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