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回秋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北斗回秋柄”全詩
水搖龍影動,風送雁聲長。
北斗回秋柄,南辰耿夜光。
徘徊舒一嘯,詩興落瀟湘。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江陵》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陵》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升到了荊江上,
輕輕的帆別懸起。
水面搖曳著龍的倒影,
風將雁聲送得很遠。
北斗星回到秋天的位置,
南辰星照亮了長夜。
我徘徊著,放聲一嘯,
詩興在瀟湘大地上飄蕩。
詩意:
《江陵》描繪了一幅江陵夜晚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月亮升起、輕帆航行、水中龍影、風中雁聲以及北斗、南辰星的位置和光芒,表現了作者在江陵的夜晚中感受到的自然景色和內心的詩意。詩人的情感在詩中得以宣泄,他在江陵的大地上徘徊、放聲一嘯,表達了他內心中激發的詩意和豪情壯志。
賞析:
《江陵》以獨特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江陵夜晚的美景。通過運用自然元素,如月亮、帆船、水面、風聲和星星,詩人構建了一幅清幽而富有詩意的畫面。月亮升起的場景與輕帆飄蕩的景象相呼應,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水面搖曳的龍影和風中傳來的雁聲,增添了一種神秘而動人的氛圍。
詩中的北斗星和南辰星被用來表示時間的流轉,北斗回到秋天的位置,南辰照亮了長夜,暗示著秋天的來臨和夜晚的寂靜。詩人徘徊舒一嘯,表達了他內心翻騰的激情和豪情壯志。詩人的詩興在這片湘江大地上得以釋放,展現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執著。
整首詩以其凝練的語言和美妙的意象,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心境融為一體,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與意境。《江陵》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點,融合了自然景物描寫、情感抒發和意象的運用,給人以深深的詩意和思考。
“北斗回秋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líng
江陵
yuè dào jīng jiāng shàng, qīng fān mò yuǎn yáng.
月到荊江上,輕帆莫遠揚。
shuǐ yáo lóng yǐng dòng, fēng sòng yàn shēng zhǎng.
水搖龍影動,風送雁聲長。
běi dǒu huí qiū bǐng, nán chén gěng yè guāng.
北斗回秋柄,南辰耿夜光。
pái huái shū yī xiào, shī xìng luò xiāo xiāng.
徘徊舒一嘯,詩興落瀟湘。
“北斗回秋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