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不知其所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來不知其所往”全詩
使君喚船復載酒,書生快意仍長吟。
擊鼓吹笙歡客飲,脫巾露發看日沈。
歸來不知其所往,但見月高松樹林。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綿州》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綿州》
綿州八月秋氣深,
芙蓉溪上花陰陰。
使君喚船復載酒,
書生快意仍長吟。
擊鼓吹笙歡客飲,
脫巾露發看日沈。
歸來不知其所往,
但見月高松樹林。
【中文譯文】
綿州的八月,秋天的氣息濃厚,
芙蓉溪上花兒影婆娑。
官員喚來船只,裝載美酒,
文人快意地長吟詩。
擊鼓吹笙,歡樂的客人暢飲,
解開頭巾,露出發絲,看太陽沉落。
歸來時卻不知道去了哪里,
只見月亮高懸在松樹叢林。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綿州八月的秋景。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秋天的深沉和花陰下的寧靜。詩中出現了使君和書生兩個角色,使君喚船裝載酒,體現了官員們的富貴和奢華;而書生則快意地吟詩,表達了文人墨客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歡愉。
詩中的擊鼓吹笙,歡客飲酒的場景給人帶來歡樂和熱鬧的氛圍,展示了綿州人民的豪爽和熱情。而脫巾露發,看太陽沉落的描寫,則表現了詩人自由自在的心態和對自然美景的享受。
詩的結尾以一個疑問句作為結語,歸來時不知所去,只見高懸的月亮和繁茂的松樹林。這種留白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使整首詩更具神秘和意境。詩人以此表達了對流轉不息的人事和時光的無常感慨,以及對自然界恒久不變的贊嘆。
《綿州》通過對綿州秋天景色的描繪,以及對不同角色和場景的刻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人生和人情的感悟。整首詩既有景物的寫實,又有詩人的情感抒發,形成了一幅綿州秋天的美麗畫卷,讓讀者在閱讀中領略到豐富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鳴。
“歸來不知其所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án zhōu
綿州
mián zhōu bā yuè qiū qì shēn, fú róng xī shàng huā yīn yīn.
綿州八月秋氣深,芙蓉溪上花陰陰。
shǐ jūn huàn chuán fù zài jiǔ, shū shēng kuài yì réng cháng yín.
使君喚船復載酒,書生快意仍長吟。
jī gǔ chuī shēng huān kè yǐn, tuō jīn lù fā kàn rì shěn.
擊鼓吹笙歡客飲,脫巾露發看日沈。
guī lái bù zhī qí suǒ wǎng, dàn jiàn yuè gāo sōng shù lín.
歸來不知其所往,但見月高松樹林。
“歸來不知其所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