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蒼生正狼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下蒼生正狼狽”全詩
天下蒼生正狼狽,愿分良劑救膏肓。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藥市》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藥市》是汪元量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這首詩以蜀鄉人為主題,描繪了一個充滿藥香的繁華長街,并表達了作者對天下蒼生困境的關切,以及他愿意分發良藥來救助那些身患疾病的人們的愿望。
詩詞中文譯文:
蜀鄉人是大醫王,
一道長街盡藥香。
天下蒼生正狼狽,
愿分良劑救膏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蜀鄉人為引子,贊頌了他們在醫藥方面的能力和智慧,將他們稱為"大醫王"。長街上彌漫的藥香氣息象征著醫者的辛勤工作和藥物的療效,同時也展現了繁榮的藥市場的景象。
然而,在這個充滿藥香的長街上,天下的蒼生卻正處于困境之中,面臨著困苦和痛苦。這句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觸動和對人們疾苦的關切。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善意和愿望。他希望能夠分發良藥,救助那些身陷疾病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康復和解脫。詩人的愿望不僅是對人類苦難的關懷,也體現了他對于醫學和藥物的信仰,以及對醫者使命的贊美。
整首詩通過對蜀鄉人、藥市和病患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醫學和救助他人的價值觀和情感的表達。他將藥物和醫者的作用與社會救助緊密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對于人道主義的追求和對疾苦人眾的關懷之情,使這首詩詞融合了人文關懷與美感。
“天下蒼生正狼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o shì
藥市
shǔ xiāng rén shì dà yī wáng, yī dào cháng jiē jǐn yào xiāng.
蜀鄉人是大醫王,一道長街盡藥香。
tiān xià cāng shēng zhèng láng bèi, yuàn fēn liáng jì jiù gāo huāng.
天下蒼生正狼狽,愿分良劑救膏肓。
“天下蒼生正狼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