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憐野老無拘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憐野老無拘縛”全詩
應憐野老無拘縛,種竹栽花教子孫。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色青青入燒痕,
登臨何處暗銷魂。
應憐野老無拘縛,
種竹栽花教子孫。
譯文:
綠草青青覆蓋著燒傷的痕跡,
登上何處會暗暗銷魂。
應該憐惜那些無拘束的野老,
他們種植竹子和花朵傳授給子孫。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草色青青的景象暗示著大自然的生機與青翠,而燒痕則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詩人通過描述登臨之處的銷魂景色,表達了自己在面對這種矛盾之時的感受。
詩中提到的野老,指的是那些長期生活在田園鄉野中的老人。他們沒有被世俗的束縛所困,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他們以種植竹子和花朵的方式傳承著自然與生活的智慧,將這些知識和技藝傳授給后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通過對比自然的美和人類的破壞,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珍愛和對傳統智慧的傳承。詩人通過描繪野老的形象,贊頌了他們的自由和智慧,暗示了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理念。
詩中的意象和隱喻都很富有感染力,草色青青和燒痕是對比鮮明的形象,傳達了對環境破壞的深深憂慮。而野老種竹栽花的形象,則展現了一種對傳統價值和文化傳承的贊揚。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傳達了對自然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的呼喚,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啟示意義。
“應憐野老無拘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ú jì gōng shū qí dào zhōng èr shí shǒu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
cǎo sè qīng qīng rù shāo hén, dēng lín hé chǔ àn xiāo hún.
草色青青入燒痕,登臨何處暗銷魂。
yīng lián yě lǎo wú jū fù, zhǒng zhú zāi huā jiào zǐ sūn.
應憐野老無拘縛,種竹栽花教子孫。
“應憐野老無拘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